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为解决城市人口的居住问题,势必要新建大量居住建筑。然而,在城市下垫面改变以及交通和建筑排热等因素影响下,热岛现象加剧,城市居住区热环境问题愈加突出。尽管水体和滨水植被在提供包括协同冷却在内的生态效益得到了广泛认知,但仍缺乏其对住区滨水热环境及城市热岛在特定气候下的定量研究。本研究采用实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对重庆市典型住区滨水热环境的定量研究。本研究重点从以下方面开展研究:经过前期住区热环境调研,于2018年7月至8月在目标小区滨水区域和住区内部同类下垫面开展了基于协同冷却的对照实测研究,对滨水硬质路面、乔木和草坪在临水20米范围内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黑球温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昼间绿化水体协同冷却使得滨水乔木区域较单一乔木区域的热舒适性更佳,而滨水草坪区域较单独草坪区域的热舒适性更恶劣,在水体夜间放热影响下,滨水环境较住区内温度湿度升高,热舒适性降低。此外,午后滨水乔木能够显著缓解城市热岛,在排除水体自身降温效果后,临水7至12米范围内的滨水乔木降温效果依然较单独乔木高约3.3℃。依据前期对该住区建成环境和下垫面分布调研,完善适宜重庆气候特点、建筑围护结构和常用绿化植物的数据库;基于ENVI-met模拟平台,建立该滨水住区空间模型,参照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基于上述模型对滨水住区不同建筑类型和布局的滨水热环境进行模拟分析,发现绿化水体协同对点状布局的别墅区热环境改善效果最佳,对滨水围合式多层住宅建筑热环境改善效果最差。基于上述ENVI-met模型,优选不同叶面积指数(LAI)的树种设置滨水绿化情景,探究其在不同时刻对滨水住区热环境改善效果的影响,得到不同滨水绿化配置模式对热环境改善效果的差异。结果发现对于滨水住区,LAI较高的乔木在上午对滨水住区室外人体热舒适的调节效果更好,此外从午后到夜间,LAI较低的乔木能有效与水体进行协同,对滨水住区热环境的调节效果更佳。通过以上研究,本文揭示了滨水植被与自然水体协同冷却效应对滨水住区热环境及城市热岛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准确反映和预测重庆地区滨水住区热环境模型,探究具有重庆地区独特气候适应性的住区滨水绿地设计模式,为滨水住区规划设计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