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荧光量子点制备及其在FRET生物检测中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ANHUAN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红外量子点作为一种发射波长在650-900nm之间的新型荧光纳米材料,在生物成像及生物检测领域有着突出优势。相比传统量子点,近红外量子点的穿透深度大,受组织自发荧光干扰极小,这些优势决定了近红外量子点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其中,近红外量子点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检测技术有效结合用于揭示癌细胞所处环境的微弱变化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本论文主要开展了近红外InP/ZnS量子点的制备、表征、表面修饰及基于该量子点所构建的FRET体系在生物检测应用方面的研究。首先通过油性合成法制得了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激光点源和环源在铝材料表面热弹激发超声导波的物理模型,通过对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析,研究了脉冲激光作用于铝板和铝管表面
学位
学位
干涉现象是光学中的基本现象,而且干涉仪的存在也有着较长的历史。传统干涉仪的原型大多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在,虽然那些干涉仪在光谱学和基本量度学方面还有一些应用,但
近年来,随着实验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高能量的加速器或对撞机不断的出现并成功运行,极大地推动粒子物理学向前发展。世界各大实验组也相继发现许多新的强子态,如:DsJ、X(3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