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推动力,受多哈回合谈判受阻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世界各国均积极寻求区域经济合作,直接导致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FTA为载体的区域贸易协定的蓬勃发展。中国在加入WTO后也高度重视区域贸易协定谈判,并将FTA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是与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并名的三大世界自贸区之一,也是我国首个跟主权国家建立的自贸区,当前中国和东盟正在打造自贸区升级版。随着CAFTA的推进,中国与东盟各行业货物贸易竞争力也随之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本文分析CAFTA背景下双方货物贸易竞争力的演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既有助于全面把握CAFTA对双方货物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又能为中国和东盟打造钻石十年和自贸区升级版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首先从理论研究综述和实证研究综述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竞争力在各行业的变动情况以及影响其变动的因素。首先,理论研究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要素享赋理论,对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竞争力行分析和研究。其次,实证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中国和东盟贸易竞争和互补关系研究;二是CAFTA对中国-东盟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其次,本文对于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的发展历程和特征进行一个简要的阐述。首先,对中国和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历程进行一个简要的回顾,并将自贸区发展建设的不同的阶段进行归纳划分,总结其特点使之对双方货物贸易的发展演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次,将货物贸易发展的特征分为总体特征和结构特征进行说明,可以全方位的对货物贸易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本文重点对中国和东盟货物贸易竞争力变化进行测算和实证分析。第一,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BRCA和IRCA指标的二维分析框架,并从实际出发实际出发,收集有关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的数据,分CAFTA前后两个样本区间进行计算,测度商品贸易竞争力模式和水平的分布和变动情况。结果显示:总体而言,CAFTA不利于中国对东盟的双边贸易竞争力,但是却显著提升了东盟对中国的贸易竞争力;分行业看,CAFTA增加了中国和东盟初级产品部门中部分行业的互补性,但增加了更多制造品行业的竞争性。第二,本文基于经济一体化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构建了一个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对造成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竞争力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竞争力在各行业的变动不是由于CAFTA的实施,或者说CAFTA对于双方竞争力的影响并不显著。造成竞争力在行业见变动主要由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造成各国的外贸依存度在持续升温;二是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最后,本文指出BRCA低于1但IRCA高于1的第Ⅲ类行业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产业分工合作的重点。并且,针对中国与东盟在双边贸易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本文将会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