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应用两段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本中心采用两段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的6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患者的临床影像及术后随访资料。两段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的适应症:(1)胸降主动脉段主动脉弯曲变形(2)胸降主动脉存在多发破口(3)主动脉远端锚定区真腔因假腔挤压而过细。两段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步骤:(1)依据近端锚定区条件、直径及远端锚定区位置选择第一枚覆膜支架(2)依据远端锚定区的直径及条件选择第二枚覆膜支架的直径(自主研发的大锥度覆膜支架,长度119mm,锥度10mm),两枚覆膜支架依次植入并部分重叠释放。通过两段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来精确选择远端锚定区的位置及合适的支架远端直径。测量参数包括支架远端水平真腔的直径(D)、面积(S)及覆膜支架的总长度(L)。分别计算支架远端真腔直径和面积的放大率(Oversize Ratio,OR)。术后7天、3个月、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一次均行胸腹主动脉CTA(CT angiography,CTA)检查,观察应用两段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TBAD的效果、主动脉假腔血栓化情况、是否出现远端支架源性新发破口(distal Stent Graft-induced New Entry,d-SINE)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结果应用两段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的TBAD共61例,因近端锚定区不足应用“烟囱技术”延长近端锚定区4例(6.6%),部分覆盖左锁骨下动脉11例(18.0%);因一侧肾动脉完全起自假腔并应用Gore Viabahn覆膜支架开通肾动脉2例(3.3%);共应用5种不同类型的支架,Valiant+Grikin两枚覆膜支架40例(65.6%),Zenith+Grikin支架10例(16.4%),Grikin+Grikin支架8例(13.1%),Hercules+Grikin支架2例(3.3%),TAG+Grikin支架1例(1.6%)。术后平均随访23.6±7.4个月(范围12-35个月),覆膜支架的总长度平均为213.9±27.4mm,支架远端水平夹层真腔直径及面积的放大率分别为8.8±4.9%、46.8±18.4%。围手术期死亡1例(1.6%),远端支架源性新发破口1例(1.6%),支架远端贴壁不良3例(4.9%),右侧股动脉血栓形成1例(1.6%)。支架段假腔完全血栓化率91.8%(55/61),其中支架段假腔完全消失率41.8%(23/55),主动脉完全重塑率7.3%(4/55)。无脑卒中及截瘫发生。结论采用两段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实现了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远端锚定区的精确选择,近中期疗效安全满意,中、远期疗效尚需远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