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翼状胬肉的生物测量评估其对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的影响,分析相关因素,为翼状胬肉合并白内障的患者选择更恰当的手术时机,减小白内障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前人工晶状体度数测定的误差。方法:研究选取了2017年5月到2018年8月在弋矶山医院眼科住院的34名单眼翼状胬肉患者(根据所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共34只翼状胬肉眼(研究组)和34只健康眼(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前测得患者翼状胬肉侵犯角膜的长度、宽度,计算面积数值,收集、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三个月的双眼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散光度数、角膜曲率半径、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前房深度、人工晶状体度数(SK-T、SK-Ⅱ)。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研究组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前双眼测量的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散光度数、水平角膜曲率半径、平均角膜曲率半径、水平角膜曲率、平均角膜曲率、人工晶状体度数(SK-T、SK-Ⅱ)有明显差异(P<0.05),角膜垂直曲率半径、角膜垂直曲率、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无明显变化(P>0.05)。2、术前角膜散光度数与翼状胬肉的长度、宽度、面积呈正相关(P均<0.05),术后角膜散光度数与翼状胬肉的长度呈正相关(P<0.01)。3、研究组术前角膜散光度数-1.130D为评估翼状胬肉是否对角膜产生影响的诊断临界点;术前双眼角膜散光度数差值-0.625D为评估翼状胬肉是否对角膜散光产生影响的诊断临界点。4、角膜水平曲率、平均曲率与翼状胬肉的长度、宽度、面积呈正相关,长度2.51mm、宽度5.50mm和面积6.77mm~2为评估翼状胬肉是否对角膜水平曲率影响的诊断临界点。5、比较研究组术前SK-T与SK-Ⅱ公式测定的人工晶状体度数,(P<0.01),统计学差异有意义,术后无明显差异;SK-T与SK-Ⅱ公式计算的术前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平均差值及双眼人工晶状体度数差值,统计学差异无意义(P>0.05)。6、术前双眼IOL度数差值0.25D、术前术后IOL度数差值0.25D作为评估翼状胬肉是否对IOL度数测定产生影响的诊断临界点。7、翼状胬肉长度大于2.78mm、宽度大于5.60mm、面积大于7.38mm~2时,在人工晶状体计算中产生的偏差至少等于或大于0.5D。结论:1、翼状胬肉会造成视力、角膜曲率下降,角膜散光加重,增加人工晶状体度数测定的误差。2、较大的翼状胬肉会造成角膜水平曲率变化,进而影响人工晶状体度数的测定。3、术前角膜散光度数、术前双眼角膜散光度数差值、术前双眼人工晶状体度数差值、术前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差值可为翼状胬肉合并白内障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4、人工晶状体度数测定及其相关因素与翼状胬肉的大小呈正相关。5、翼状胬肉长度大于2.78mm、宽度大于5.60mm、面积大于7.38mm~2时,在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手术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度数需要比计算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减少0.5 D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