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聚落以及传统聚落建筑的研究与保护在当今社会已经得到普遍的重视。传统聚落形态的形成不仅与其所处的地域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当地社会文化与建造技艺的共同结果。中国传统聚落千姿百态,针对传统聚落及其建筑的深入调研并建立起相关的档案资料,才能使聚落建筑得以维护、使建筑文化得以发展、使地域特征得以保存、使地方文脉得以延续。这不仅对其自身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活动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福建省漳州市天宝镇洪坑村传统聚落。本文在阐明了相关概念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从聚落的自然、地理与历史社会文化背景出发,论述了聚落形态与空间构成以及该聚落的传统建筑形态。其中,在聚落的形态研究部分,首先以聚落总体为研究对象,论述聚落的选址和布局形式,阐述聚落的大环境与总体格局。而后又着眼于聚落内部,将聚落空间划分为不同性质的片段,阐述面状(建筑组团)空间的组成、联系以及线性(道路)空间的特征。最后,着重于点状空间,即聚落构成要素——建筑。将建筑进行分类对比、论述其特征,归纳同类建筑形制的内在联系,最终总结出该聚落建筑的形态特征规律。聚落建筑形态部分是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聚落建筑的共同特点进行论述分析,涉及的方面有建筑空间构成、布局、结构、材料、建筑形象以及细部装饰等。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建立起关于洪坑聚落的资料档案、并提供针对性的保护策略。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分析,本文的结论部分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对该聚落的建筑做出分级分类评估,并借鉴聚落保护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对于洪坑聚落保护的策略性方案。本课题以大量的实地调研为基础,通过测绘、拍照、走访、制表、访谈笔录等,对洪坑传统聚落建筑形态进行分析,对古村保护策略进行探讨,期望能对今后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