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基础倾斜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ue73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层建筑物和高耸构筑物的增多,建筑设计的多样性带来的结构非对称和基底土层的不均匀性等导致了基础倾斜。大量地采用桩基会提高工程造价,然而筏板和箱型基础的使用却又凸显出倾斜的计算问题。建筑基础规范中提出了对各类建筑倾斜量的要求,但并未给出明确的计算方法,如何准确地计算基础的倾斜成为当前建筑变形验算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基础倾斜计算问题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分析和总结了“规范法”、“弹性公式法”、“切线模量法”和“协调方程解法”等沉降和倾斜计算方法的模型理论、计算公式以及适用条件和参数取值等问题。   基于以上研究,用数值分析软件Matlab编程,结合Excel进行计算,分析了基础底面积、基础长宽比、地基土层软硬程度、基础埋深以及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等因素对基础的倾斜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增大基础底面积、减小基础长宽比、增大基础埋深和选择好的持力层都能抵抗倾斜,软弱下卧层的存在易使基础产生较大倾斜。同时还讨论了各种因素影响下四种倾斜计算方法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用以上四种方法对某一工程实例进行倾斜计算,对比实测值,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程度。   最后用有限元软件Adina建模,分析土层的不均匀性对基础倾斜的影响,并与已有的经验计算方法“中心沉降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用后者计算不均匀土层引起的倾斜是可行的,但所取经验系数偏大。
其他文献
以往的震害调查显示,大量老旧桥梁或房屋结构中不满足当前规范构造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柱,在地震发生时可能产生严重的破坏甚至发生倒塌。这类构件由于配箍率过低、箍筋间距过大、
轮辐式空间索膜结构柔性大、频率低,其自振频率及振型位移在损伤前后的差别不大,并且各阶振型分布密集,难以辨别,很难通过动态响应的前后差异对结构损伤进行定位与识别。相对而言
根据历来地震给结构造成破坏的经验可知,框架结构的破坏形式多为“强梁弱柱”,因此,建筑结构大面积倒塌。为此研究人员寻求解决办法。例如,提高阻尼:隔震加固、减震加固;提高承载力
碳纤维加固技术是用结构胶黏剂(环氧树脂)将具有高弹性模量、抗拉强度高的碳纤维材料沿轴线方向或垂直于轴线方向粘贴在需要加固的构件受拉表面。增强了结构的抗拉、抗剪和抗裂
地震中砂土及粉土液化引起的场地失效是重大地震灾害的直接原因之一。因此,对砂土液化进行深入研究存在其必要性。在现有工程中,对砂土液化的判别一般都采用确定性方法(如:安全系
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8194)“阶梯型混凝土预制管桩单桩承载性能及接管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变截面管桩水平承载性能研究工作。基于大比例模型试验、理论分析等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和建筑高度的不断增高,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的竖向变形差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这种竖向变形差不但引起结构内力重分布、产生附加内力,还将导致构件
嵌岩桩由于其具有承载力高、沉降小、抗震性能好等特点而成为桥梁、高层建筑、重型厂房等结构的一种重要基础形式,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首先深入探讨了嵌岩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理论研究。但是,在碳纤维布加固板柱结构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本文对碳纤维布加固板柱结构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