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调强放疗后鼻咽癌远处转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5例初治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调强放疗,中位随访时间是52个月(3-72个月)。运用Kaplan-Meier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鼻咽癌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1、在所随访到的患者中,24例发生远处转移,5年远处转移率为16.2%。在转移部位中,骨转移的发生率最高,占16例(66.7%);肺转移次之,共13例(54.2%);7例发生肝转移(29.2%)。远处转移发生在1,2,3,4,5年内分别占41.7%,62.5%,79.2%,83.3%,95.8%。中位转移时间11个月(4-53个月);2、N2-3,治疗前后红蛋白变化(haemoglobin change,ΔHGB)≥28g/L,治疗前血小板水平(Platelet count,PLT)≥300*10^9/L,治疗前白蛋白/球蛋白(albumin-globulin ratio,AGR)<1.32是调强放疗后鼻咽癌发生远处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3、诱导+同步与同步放化疗在鼻咽癌患者的远处转移率(distant metastasis rate)上无差异(X2=0.008,P=0.928),诱导+同步放化疗组与同步+辅助化疗组在鼻咽癌患者的远处转移率上亦无差异(X2=0.422,P=0.516)。结论:1、远处转移1年内发生率最高,3年后趋于稳定,远处转移以骨转移最常见,其次为肺和肝;2、N2-3,ΔHGB≥28g/L,治疗前PLT≥300*10^9/L,治疗前AGR<1.32是鼻咽癌调强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及科学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观察评估初治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风险,从而为鼻咽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借鉴,以降低鼻咽癌患者的远处转移率;3、与同期加或不加辅助化疗相比,诱导化疗加同期化疗能否降低鼻咽癌患者的远处转移率有待大样本研究,诱导化疗在鼻咽癌患者中的作用也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