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不断攀升。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心血管重要并发症,是指确诊糖尿病,并排除继发于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余心脏病变的心肌疾病。该病在胰岛素抵抗及微小血管纤维化的基础上,进展为心力衰竭。因此,发现合适的防治靶点、有效的治疗药物,是一项重要的课题。β-羟丁酸是一种产自肝脏的脂肪酸,是人体内已存在的物质。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外源性补充β
【基金项目】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A151501065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不断攀升。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心血管重要并发症,是指确诊糖尿病,并排除继发于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余心脏病变的心肌疾病。该病在胰岛素抵抗及微小血管纤维化的基础上,进展为心力衰竭。因此,发现合适的防治靶点、有效的治疗药物,是一项重要的课题。β-羟丁酸是一种产自肝脏的脂肪酸,是人体内已存在的物质。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外源性补充β-羟丁酸,可产生抗炎、抗氧化、抗衰老等保护作用,可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动脉粥样硬化、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但β-羟丁酸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尚不明确。自噬是指将细胞内大分子物质,传递至溶酶体进行降解,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细胞器的更新,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自噬体的形成、向溶酶体的运送,和在溶酶体内消化的过程,称为自噬流。研究表明,糖尿病心肌病中的自噬流受损,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脂质积聚。增强自噬、促进自噬流可以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并延缓疾病发展进程。因此,我们提出猜测:β-羟丁酸通过促进自噬流改善高糖心肌细胞损伤。研究目的1.通过建立SD乳鼠原代心肌细胞的高糖培养模型,在细胞水平明确β-羟丁酸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保护作用;2.探究β-羟丁酸对高糖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及与调控自噬流的关系。研究方法本实验以SD乳鼠原代心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胰酶+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和提取后,进行心肌细胞鉴定。利用高糖培养模型,从而模拟糖尿病心肌病的内环境状态。首先分组如下:对照组、高糖组、高糖+各浓度梯度的β-羟丁酸组,通过MTS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确定最佳药物浓度。随后实验分组如下:对照组、高糖组、高糖+β-羟丁酸组,使用脂质氧化物检测试剂盒、活性氧检测试剂盒、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评估β-羟丁酸的心肌保护作用,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评估自噬相关分子水平。最后加入高糖+β-羟丁酸+氯喹组,重复上述实验。研究结果1.成功提取并培养心肌细胞2.β-羟丁酸改善高糖心肌细胞损伤3.β-羟丁酸促进高糖心肌细胞的自噬流4.β-羟丁酸改善高糖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被自噬抑制剂氯喹拮抗5.β-羟丁酸促进高糖心肌细胞自噬流的作用被氯喹拮抗结论β-羟丁酸通过促进自噬流,减少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改善高糖心肌细胞损伤。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化疗联合放射治疗是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顺铂耐药和晚期转移往往是导致鼻咽癌治疗失败的关键原因。泛素特异性蛋白酶9X(ubiquitin-specificpeptidase9X-linked,USP9X)的高表达参与了多种肿瘤的发生、进展、凋亡和转移。然而,USP9X异常表达与鼻咽癌细胞顺铂耐药的关系尚不清楚。β-catenin在Wnt信号通路中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调控着癌症进展
研究背景:开放性眼外伤是指眼球壁全层连续性遭到破坏,是我国单眼致盲眼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的开放性眼外伤常累及多个眼内组织,复合性损伤往往治疗棘手、预后较差。开放性眼外伤的治疗对获得良好的解剖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合并视网膜脱离更是影响开放性眼外伤诊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玻璃体切割手术已成为合并视网膜脱离的开放性眼外伤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手术时机的选择存在大量争议。本研究通过实验观察,结合其他学者相关研究
目的:总结接受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围术期和远期临床结果,并对比生物瓣及机械瓣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1998年0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三尖瓣置换的患者资料,根据植入瓣膜的不同,分为机械瓣组和生物瓣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进行配对分析,比较分组患者术前资料、手术情况、术后转归以及远期临床结果。结果:共有608例三尖瓣人工瓣膜置换病例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性201例(33.1%
目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具有区域性分布以及种族聚集性特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为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好发于东南亚地区及我国南方。NPC以低分化或未分化鳞状细胞癌为主,恶性程度较高,对放疗高度敏感。早期即可出现颈部的淋巴结转移,且位置隐蔽,早期不易发现,往往到中晚期才发现病情。确诊时,中晚期病人约70%-80%,导致NPC患者多数预后不良。目
研究目的:探究新确诊癌症患者群体的抑郁、焦虑及失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病房及门诊诊治的新确诊癌症患者571例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患者年龄范围在21~88岁,平均(47.5±11.4)岁,其中男性52例(占9.1%),女性519例(占90.9%)。收集并分析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及社会心理学资料,通过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
目的为了探讨俯卧分腿位经皮肾镜取石术在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可行性及优缺点,将其与传统俯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患者共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行俯卧分腿位患者100例,将患者麻醉后摆俯卧位,先行患侧输尿管导管置入,而后建立经皮肾碎石通道,使用钬激光或气压弹道将结石击碎。对照组行传统俯卧位患者100例,患者
研究背景尿酸是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因素,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尿酸是肾脏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更是预测新发慢性肾脏病的重要指标。尿酸性肾病炎症损伤机制主要是游离尿酸及尿酸结晶通过激活补体系统、炎症信号通路,引起肾脏组织局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启动炎性反应介导肾间质炎症,甚至导致肾脏纤维化,发展为慢性肾脏病。在尿酸性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NLRP3炎症小体、TGF-β/SMAD通路、p38MAPK通路
第一部分 视感知觉评估系统应用于屈光不正者双眼视觉功能的临床特征分析目的:利用视感知觉评估系统探讨双眼不同等效球镜差值的近视性屈光不正者佩戴角膜接触镜和框架眼镜后的双眼视觉功能情况。方法:此部分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分析了 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视光门诊的屈光不正患者266例,其中长期佩戴框架眼镜者与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者各133名。测量患者的睫状肌麻痹下的屈光度、双眼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一个日益严重的,跨越医疗、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公共卫生问题。患者通常会阶段性出现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相关的并发症,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生存年限缩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机制是骨质量的丢失。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死亡率,降低骨质疏松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营养不良通过降低骨量和改变肌力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并增加骨折后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已有
目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ALK+ALCL)是一种被世界卫生组织归类为T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强烈表达CD30,其预后比其他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较好,故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ALK+ALCL总生存时间(OS)的相关临床预后因素,从而建立一种可靠的预测其OS的临床预后模型。方法选取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断为ALK+A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