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早期稳定性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nm680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种植已经成为牙齿缺失、牙列缺损的重要修复方式;近年,由于临床医生与患者对早期恢复口腔功能的重视,种植体早期修复与负载成为研究的热点。种植体的早期稳定是判断骨结合、选择修复与负载时间的重要依据,是影响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受到诸多学者及医生的关注。影响早期稳定性的因素包括颌骨骨质与骨量、种植体形貌、手术方式等诸多方面,正确客观地分析这些因素在植入早期对稳定性的影响,有利于医生在术前对植入效果进行预判,防止骨结合不良,保证种植修复的成功。本临床研究以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牙齿缺失患者为样本来源,首先,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不同因素与种植体早期稳定性的关系进行分析,初步判断影响种植体早期稳定性的相关因素;然后利用不同因素与种植体早期稳定性的相关关系,在术前对稳定性进行预测,并初步探讨其准确性与可靠度,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与依据。第一部分种植体早期稳定性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目的]初步探讨影响种植体早期稳定性的相关因素。[方法]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选择单颗牙缺失并行种植修复的患者共106例,采用CBCT分别测量其种植区的颌骨密度(HU值)后,各植入Nobel ReplaceTM Tapered种植体一枚,共植入106枚。采用Ostell ISQ种植体稳定性测量仪分别于术后即刻、第12周测量ISQ值;采用CBCT测量各种植体周围骨壁厚度;采用X线影像测量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水平;对所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种植体均取得良好的初始ISQ值(68.07±10.31),术后第12周ISQ值均显著增高(P<0.05)。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种植区位置、HU值以及直径对ISQ值存在显著影响(P<0.05),种植体周围骨壁厚度、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水平以及种植体长度对种植体的ISQ值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条件下种植体早期稳定性可能受种植区部位、HU值以及种植体直径的影响,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尚缺乏临床依据。第二部分采用CBCT预测种植体早期稳定性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采用CBCT测量HU值预测种植体早期稳定性的可行性。[方法]于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选择修复科就诊的后牙区单颗牙齿缺失患者,其中上颌与下颌各10例。采用CBCT分别测量各种植区颌骨密度(HU值),利用第一部分所得线性回归方程分别计算ISQ预测值。在种植区各植入Nobel ReplaceTM Tapered种植体一枚,分别于术后即刻、第12周测量种植体ISQ值。采用Spearman秩相关比较分析ISQ预测值与测量值。[结果]种植体植入后即刻及第12周,ISQ测量值与预测值之间相关系数均呈显著相关性(P(27)0.05)。[结论]本研究条件下,初步认为术前采用CBCT测量HU值对种植体早期ISQ值进行预测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1、背景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 Cdk5)是Cdks家族成员之一,属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由于Cdk5具有与其他Cdk成员同源序列而得名。其最早从哺乳动物
目的预测正颌外科手术术后的面部软组织侧貌,分析侧貌美观评价的差异,为正畸治疗和正颌外科手术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取预进行正颌外科手术的骨性安氏Ⅲ类错合畸形病例一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机械能,理论上具有安全、无侵害性的促进牙周组织修复的潜力。迄今为止,未见LIPUS结合GBR术对牙周“骨开窗”模型修复的报道。本
我矿属伟晶岩矿床的钽铌矿,原矿经分级粗选所得的钽铌粗精矿所含的主要矿物为锰铌钽铁矿、锰钽矿、泡铋矿、钛铁矿、金红石、铌铁金红石、石榴石,以及少量的电气石、石英、
研究背景:骨改建是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以往的研究认为骨改建主要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相互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已证实在骨组织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