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目前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据报道,约有20亿人口曾经感染过HBV,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人数约为3.5亿,每年都有近百万人死于HBV感染所导致的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因此,研究HBV的感染、转录、复制机制以及研发有效的乙型肝炎治疗药物及方法刻不容缓。然而现阶段缺乏能够研究HBV-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细胞模型。有研究发现,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a+/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NTCP)是HBV和HDV功能性受体。NTCP能够与HBV-PreS1特异性结合,从而介导HBV侵入和感染宿主细胞。敲除NTCP能够抑制HBV和HDV的感染,而外源性NTCP的表达,使不易感染的肝癌细胞对HBV、HDV敏感。核激素受体肝细胞核因子4(HNF4)和类视黄醇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s,RXRs)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能够支持HBV前基因组RNA(pgRNA)在非肝源细胞中的合成,这些核激素受体(NRs)能够调控病毒基因的转录和复制。综合这些研究结果,我们提出研究假设,HBV功能性受体和核激素受体能支持HBV感染非肝源细以及HBV在非肝源细胞中的转录复制。 方法:将表达HBV质粒转染至HepG2细胞中,培养120h,取细胞上清液,并提取上清液中病毒颗粒中的DNA检测拷贝数,作为本实验所细胞感染所需用的病毒液。将表达NTCP和NRs的质粒转染至293T细胞中,用病毒液感染此细胞。数日后使用时间分辨荧光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BsAg浓度,提取细胞DNA、RNA,PCR-Southern blot检测HBV cccDNA、qPCR检测HBV pgRNA来判断细胞是否被感染及HBV在胞内是否进行转录和复制。 结果:转染NTCP和NRs的293T细胞经过HBV感染72h后,用时间分辨荧光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BsAg浓度达到阳性指标。PCR-Southern blot能够检测到HBV cccDNA、qPCR可检测HBV pgRNA,结果显示HBV能够侵入了转染NTCP和NRs的293T细胞,同时在细胞中进行转录和复制。 结论:NTCP和NRs是支持HBV感染、转录和复制的关键因子。NTCP和NRs能支持HBV感染非肝源细胞293T,同时在细胞内进行转录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