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取得一定成就,中小城市在城镇体系中的作用日益显现,逐渐成为区域内经济发展与人口集聚的重要极核。我国快速工业化与城镇化背景下,沿海中小城市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土地资源严重浪费是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其滨海新区选址建设与原有旧城缺乏整体性的思考,从而导致空间布局失衡、利用低效等一系列问题。“新常态”背景下,改善中小城市空间问题以及构建和谐美丽的人居环境是当下城市规划学科面临的关键问题。此次研究以乳山为例,探究沿海中小城市空间发展的特征、影响因素、发展对策。从思考空间定义出发,探讨不同学科对空间范畴的理解差异,归纳出城乡规划学科关注的城市空间的概念与特征。城市空间的功能属性是城市空间的核心属性,空间功能应作为空间分析中的核心视角。功能单元是组成城市空间的基本单位,根据功能单元总量的增加、空间的不同尺度界定、功能单元的场所转移、功能单元的发挥程度以及其在功能差异性上反应不同社会群体集聚,得出空间拓展、空间层次、空间联系、空间效率、空间分异五个分析视角,与空间功能视角共同组成城市空间分析的视角体系。根据乳山发展实际、现有数据资料,分析选取空间功能、空间拓展、空间联系、空间效率与空间分异五个角度,结合数据与模型对乳山城市空间的发展特征进行论述。分析发现,乳山“一城两区”格局下的空间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空间功能的差异性、空间拓展的阶段性、空间联系的断裂性、空间利用的低效性与社会空间的分异性五个主要特征。乳山空间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宏观背景和资源禀赋是两区形成的基础,区位约束和外力不足导致空间低质发展,规划引导和地产驱动促使城市空间蔓延,资源错配和多方主体影响空间功能发挥,产业层次和人口外流制约空间效率提升,功能与需求的差异造成空间断裂与分异。最后,以乳山为例提出沿海中小城市空间发展对策。针对沿海中心城市空间现有城市空间问题,应摒弃以往人为因素干扰较大的“以人定地”的预测城市规模的传统模式,需要划定城市发展边界以限制城市空间的无序蔓延;需要制定空间功能的引入门槛保证城市生产功能的正常运作,完善滨海新区生活服务功能,构建全域生态网络保护城市空间的生态功能;提升城市在宏观区位的可达性为城市空间发展注入外部动力,完善内部交通组织加强城市空间内部空间联系;通过转型提升传统产业、引进高效新型产业来提升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同时也需要完善城市空间的经营与管理措施,推动城市经营模式由“土地财政”转向“空间财政”,明确各级管理主体管辖的空间范围,促进两区居民形成利益共享的滨海新区开发模式,借助新技术掌握乳山空间信息动态,保证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群体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