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最后演变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各国的金融体系、金融机构以及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是次贷危机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商业银行主体在危机中顺周期经营的特征表现和行为调整引发了学术界和监管机构的讨论,并促使重新审视金融体系特别是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的问题。商业银行作为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和信贷投放往往具有顺周期的特征,表现为信贷投放与经济周期之间明显的相关性,在推动经济周期形成的同时,还加剧了经济的波动。我国目前实体经济还严重依赖银行信贷融资,银行信贷的顺周期行为对我国的影响将更大。同时,商业银行信贷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商业银行经营的市场化和货币政策的信贷调控之间关系在我国显得越来越重要。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是如何形成的?我国商业银行业是否存在顺周期的形成条件和特征?如果存在,是否会对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和宏观经济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实证分析的结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第一,从梳理国内外学者的文献和理论研究入手,总结了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的行为表现和形成机制。在文献研究基础上,从商业银行自身行为因素以及资本监管等制度层面因素,探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的形成条件是否具备。第二,为验证我国银行业是否存在顺周期性,选取了1998年到2013年间我国人民币信贷余额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季度数据,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计量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信贷投放具有顺经济周期性。第三,在实证结果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信贷顺周期性,特别是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并结合我国1998-2013年货币政策调控和银行信贷投放的实践,从构建逆周期资本监管工具降低顺周期效应和改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角度提出应对政策和建议。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银行业信贷投放具有顺经济周期性。在政府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控制从指令性要求转变为了指导性要求之后,银行信贷投放行为的自主性和市场化的程度进一步的加强,我国银行业信贷投放具有明显的顺经济周期性。(2)对于逆周期的货币政策调控,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对货币政策的效果有一定的削弱作用。银行信贷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导渠道,银行内生行为因素以及监管部门对于银行的外生监管所产生的顺周期性都将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和调控的效果。(3)银行信贷顺周期性对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各自调控效果的影响程度不同,相对于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调控受到信贷顺周期性的影响程度更大。(4)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作为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内在特征,很难完全消除其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我们应该采用积极和主动的措施来应对银行信贷顺周期的问题。一方面,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建立逆周期信贷调控机制,利用逆周期的政策工具缓解银行信贷顺周期性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及其负面效应考虑进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同时加强货币政策调控与银行监管的协调,建立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部门间及时有效的的信息交流和协调机制。本文的创新主要表现在:(1)在研究视角上,此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讨论商业银行信贷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或者局限于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顺周期性行为。本文从另一个视角,将微观金融机构的内生行为和风险监管与宏观货币政策调控联系起来,系统探讨了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及其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2)结合国内外学者对银行信贷顺周期已有的相关研究,对银行信贷顺周期的特征表现、形成的内因外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