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不协调,无序开发现象严重,市域面临着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为此,《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一项主要原则就是坚持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根据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前景,选择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主体功能区是一种“有所控制和有所侧重地发展”的思想,是人们对如何更好地协调入地关系的思考,与之相对的,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开始,绿地、公园就作为一种控制城市无限膨胀的重要手段被引入到城市中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尽管人们为公园绿地赋予越来越多的内涵,但是其中体现的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互动及可持续发展等观念的探求却从未改变过。因此,主体功能区与创建公园体系,在基本思想和基本出发点上有高度的相似性,结合主体功能区的要求进行市域公园体系的构建,既是对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落实,又是对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细化。
传统的公园只是城市建设用地的一部分,但是在快速城市化地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一这一公园的基本功能的发挥仅仅依靠城区范围内的公园绿地是非常有限的,只有在城乡一体的基础上,公园体系才能形成完整的构架,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选取市域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理论与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实地考察、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市域公园体系相关理论及实践进行回顾和分析,重新定义了公园的内涵和外延,将市域绿地空间诸如森林、湿地、水域、耕地、园地、林地等纳入市域公园体系,从主体功能区的角度,把市域公园分为了生态维育类、游憩休闲类、景观营造类三大类,并分析了市域公园体系构建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明确了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市域公园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构建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的市域公园体系:结合不同主体功能区在政策导向、产业政策等方面不同的要求,在禁止开发区设立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限制开发区以生态维育类公园为主体,优化开发区以游憩休闲类公园为主体,重点开发区以景观营造类公园为主体,以实现区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增城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现状公园布局的结合分析,找出了增城市公园体系中存在的诸如公园类型单一公园、数量不足、分布配置不均衡等问题。根据增城市各主体功能区的不同要求,通过对市域公园体系总体布局模式、公园分布格局和公园项目布局等方面的研究,构建了与增城市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增城市域公园体系。另外提出了公园建设指引和支撑体系。最后对本文的主要创新和不足进行了整理和阐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内容。
本文希望在市域公园体系构建方面作出有益的、创新性的探索,引起人们对当前市域公园体系建设的重视,使得城市规划工作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对公园体系的建设有更加明确的认识。结合主体功能区从市域的角度合理安排公园在城市中的布局模式,建立合理的市域公园体系,变城市中的公园为公园中的城市,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