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稻小满寒与晚稻寒露风是我国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发性的农业气象灾害,本研究的目的是探明早稻小满寒与晚稻寒露风条件下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对双季稻产量形成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摸索出能应用于生产的实用技术途径,探讨不同品种晚稻寒露风条件下不同施氮处理产量形成的差异及其生理生态机理。研究选用双季超级杂交早稻品种淦鑫203和晚稻五丰优T025为材料,2014-2016连续三年在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进行了水、肥调控抗寒的田间试验研究,采用大田进行试验,分期播种,选择自然条件下早稻小满寒与晚稻寒露风发生的播期,分别设置不同的灌溉方式和叶面肥处理;选择不同水稻品种,采用桶栽方式,并设置不同氮肥处理,考查产量、温度、光合、渗透调节物质、保护酶系统等生理生态指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早稻小满寒与晚稻寒露风均造成双季稻产量不同程度的下降,通过水、肥调控措施可减缓产量降低。与对照组(处理CK)相比:2014年喷施0.1%、0.3%、0.5%的KH2PO4叶面肥及撒草木灰可分别提高早稻产量7.29%、8.94%、6.70%、8.38%,提升晚稻产量7.55%、10.98%、6.38%、0.16%;日排夜灌深水灌溉45cm、810cm、深水灌溉810cm可分别提高早稻产量3.77%、5.66%、1.05%,提高晚稻产量6.28%、12.30%、9.39%;2015年喷施0.1%、0.3%、0.5%的KH2PO4叶面肥及撒草木灰可分别提高早稻产量0.87%、4.68%、3.14%、3.03%,提升晚稻产量10.80%、14.04%、10.68%、10.06%;日排夜灌灌溉45cm、810cm、深水灌溉810cm可分别提高早稻产量1.40%、4.80%、2.02%,提高晚稻产量4.96%、13.51%、10.64%。总体上看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均可有效提高低温影响下早晚稻的产量,其中以日排夜灌810cm和喷施0.3%的叶面肥处理的效果最好。低温条件下过量施氮会造成产量和结实率降低,2015年高氮处理和超高氮处理较正常氮处理分别会降低晚稻产量1.20%、7.54%,降低结实率8.59%、15.86%,产量表现为正常氮处理N2(对照)>高氮处理N3>超高氮处理N4>低氮处理N1,结实率表现为低氮处理N1>正常氮处理N2(对照)>高氮处理N3>超高氮处理N4;2016年过量施氮的产量和结实率也低于正常施氮处理,低温条件下,各品种高氮、超高氮、正常氮产量下降幅度表现为:超高氮>高氮>正常氮,不同品种的正常施氮水平下的产量表现为五丰优T025>H优518>荣优225>黄华占,结实率表现为H优518>五丰优T025>荣优225>黄华占。水肥调控防御技术减缓产量下降的主要是通过提高结实率。总体上看,一定的灌水方式和深度及一定量的肥料处理有利于水稻抵抗低温,而过量施肥或灌水处理则不利于水稻抵抗低温,不同品种对低温响应存在差异。生理指标上,灌水保温和喷施叶面肥调控总体有利于早、晚稻叶温和土温的提升,有利于减缓水稻叶片SPAD值、净光合作用、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下降;低温来临后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MDA含量以及POD、SOD等酶活性均上升,CAT活性下降;不同氮肥处理下晚稻叶片表现为叶片SPAD值、净光合作用、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下降,低温来临后游离脯氨酸、MDA含量以及POD酶活性均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及CAT酶活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