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在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发病率最高,近年亚洲地区其发病率不断上升。我国原是大肠癌发病率相对较低的国家,但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饮食习惯的西化,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现升高趋势。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改变的复杂过程,包括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以及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等等。有研究表明,错配修复基因(mismacth repair gene, MMR)的突变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hMLH1和hMSH2基因是最重要的两个错配修复基因。有研究发现在95%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 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中有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而在散发性结直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cancer,SCRC)中,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也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散发性大肠癌的发病率的上升,有关这两种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与大肠癌的关系的研究也逐渐被重视,但对于大肠癌公认的癌前病变大肠腺瘤的这两种相关基因突变的研究,仍然较少。作为大肠癌癌前病变的大肠腺瘤,hMLH1和hMSH2基因是否也存在一定的突变率?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的这两种基因的突变率是否有差异?或者是哪种病理类型的大肠癌其hMLH1和hMSH2基因突变可能性更高等目前均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错配修复蛋白(主要是hMLH1和hMSH2)在大肠腺瘤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大肠腺瘤发展至大肠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根据大肠息肉的病理类型将其分为大肠炎性息肉组、大肠管状腺瘤组、大肠绒毛状腺瘤组三组,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这三组标本组织中hMLH1蛋白和hMSH2蛋白表达及突变情况,以期了解MMR蛋白突变在大肠炎性息肉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探讨MMR基因与大肠腺瘤的关系,进一步了解hMLH1和hMSH2基因与大肠腺瘤-大肠癌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炎性息肉组织中hMLH1蛋白阴性表达率为4.76%,hMSH2蛋白100%阳性表达,两种蛋白的阴性表达率与炎性息肉组织的年龄、性别、息肉数量及息肉部位等因素无关。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hMLH1蛋白阴性表达率为21.02%,hMSH2蛋白阴性表达率为8.92%,两者共同阴性表达率为5.10%,两者合并阴性表达率为24.84%,两种蛋白的阴性表达率与腺瘤性息肉的年龄、性别、息肉数量及息肉部位等因素无关,也与息肉的绒毛比例无关。散发性大肠癌组织中,hMLH1蛋白阴性表达率为27.27%,hMSH2蛋白阴性表达率为13.64%,两者共同阴性表达率为4.55%,总阴性表达率为36.36%,两种蛋白的阴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性别及部位等因素无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肿瘤的分化程度越低,两种蛋白的阴性表达率越高,恶性度越高。结论本文的结果表明在大肠炎性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以及大肠癌组织中,hMLH1和hMSH2两种蛋白的阴性表达率呈现递增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在三组标本组织中,hMLH1蛋白阴性表达率均远大于hMSH2的蛋白阴性表达率。hMLH1和hMSH2蛋白阴性表达率从炎性息肉组织、腺瘤组织到腺癌组织逐渐递增,提示早在腺瘤阶段已经有MMR的基因的突变或功能异常,并且随其恶性程度的增加,MMR基因的突变频率也逐渐升高,提示MMR基因的突变,尤其是hMLH1和hMSH2的突变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在三组标本组织中,错配修复功能表达缺失均以hMLH1蛋白的表达缺失为主,提示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突变在大肠腺瘤-大肠癌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