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立热光源的聚束效应及其应用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l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英国科学家Hanbury Brown和Twiss第一次报道了关于热光场的光学二阶干涉效应以后,光学高阶干涉效应逐渐地引起了物理学界的广泛兴趣。而后这一新颖的光学干涉效应便以这两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为HBT效应即热光的聚束效应。正是热光聚束效应与传统光学干涉理论的不相容性,促使物理学家们争相解释其背后的原因。在1963年,Glauber教授提出了‘光子相干的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实验上出现的一阶、二阶、高阶等干涉效应,并且在经历40多年的实践检验后于200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因此Glauber的光子相干理论就成为了目前最为流行的量子光学基本理论。事实上,HBT效应出现后,起初提出的各种解释都不同程度地引起了质疑,并没有一个能够完全令人信服而被广泛接受的答案。虽然存在一些争议,但这并不妨碍光子相干理论的后续发展与实践应用。一方面,在探测光场特性的时候,高阶干涉效应得到的测量结果能反应出光场本身的特性,因此可以区别经典光源还是量子光源。如反聚束效应是对单光子源监测的一种有力手段。另一方面,不同光场、不同装置下的高阶效应可以实现很多实践应用,如鬼成像、鬼干涉,量子通信等。  通过对HBT效应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我们认识到了热光聚束峰的出现可以看作是光源面内任意两点之间形成的二阶干涉效应的叠加。在远场探测面处可以通过符合计数测量得到聚束峰。这个认识促使我们考虑设计独特分布的热光源,能够在探测面处获得周期性的聚束峰。首先,我们模拟了一维分立热光源,并且通过理论计算发现,在远场处的探测面上能够得到周期性的聚束峰。为了在实验上实现这一设想,我们借助相位型空间光调制器 phase-SLM设计出一维分立的热光源,并在其远场观测面处测量得到了周期性的聚束峰。这一实验结果表明,独特设计的分立热光源能够在远场探测面处形成周期性HBT效应。另外,通过实验验证,在一维分立热光源中引入缺陷后聚束峰发生劈裂;二维分立热光源中同样也能够产生二维周期性HBT效应。  鬼成像作为HBT效应最直接的应用之一往往需要两臂共同使用,再进行符合测量,从而得到物像。我们发现,上述提到的周期性聚束效应能够将鬼像装置从双臂简化为单臂。借助实验,这一设想得到了证实。我们首先通过phase-SLM设计出二维分立热光源,然后通过具有空间分辨能力的探测器同时充当点探测器和桶探测器进行符合测量,最终得到物像。  概括起来,我们设计了分立热光源。基于这种独特的光源,我们在一维、二维情形下均观测到了周期性的聚束效应。这一周期性聚束效应能够用来简化热光鬼像装置,用单臂装置取代了传统的双臂鬼像装置。
其他文献
互动教学法是顺应新课改的要求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基于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通过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活跃整个课堂氛围的基础上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掺入导电填料使绝缘的高分子材料获得导电性是一种实用、简单而经济的制备复合型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方法,在电子、通信、热控、能源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把高温超导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教育问题已经日益复杂,教育仿佛成了学校的任务,而家长却忽视了其家庭教育的作用,将孩子抛开,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各种形式的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奠基石,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思想方法.怎样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进行教育呢?本文对合理控制实验
由于非线性光学在现代激光技术、光学通讯、数据储存、光信息处理等方面显示出诱人的应用前景,近几十年来寻找非线性光学特性强而响应速度极快的新型材料成为非线性光学领域
本文简单介绍了迁移理论基本特点以及学习迁移理论的意义,并对迁移理论指导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在这个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时代,高中写作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备受人们关注的.高中写作部分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主要教学方式.虽然新教学改
声乐教学中,教师大多注重歌唱的发声原理和技巧进行教学,教师不妨做一些抒发情感内容方面的具体表现所需要的动作或状态的训练,使人处于情感抒发的动作过程之中,整个身心运动
为了弘扬虎丘文化,我们幼儿园充分利用虎丘文化这一重要资源,并将虎丘文化渗透在幼儿园的教学与生活活动当中,使孩子从另一角度接触和认识了虎丘文化.
导学案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完全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对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导学案的情况浅谈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