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分裂关系,让现今的生态环境日渐恶劣,于是,我们是不是应该不再将人与自然之间割裂开来看待,而是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整体看待。对于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势必在新的形势下需要有新的出路。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就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一条通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发展的道路。本文拟从哲学角度围绕“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产生根源、内涵、以及可以实现其的理论路径与实践路径作一定程度的探讨。本文大致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现今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现状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未达到共生共荣。更深层的原因是人与自然的分裂,人与自然如此对立割裂的状态会使得生态危机越加严重,这就需要寻找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路径。第二部分,“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简单来说指的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利共生,协同进化发展的良好互动状态。从生态学中看,人与自然界万物在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人类可以与自然和谐共存,并且人与自然互利共生,共同进步与繁荣,这就是一条通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路径。第三部分,对“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理论路径的进一步探讨,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它的哲学理论前提就是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通过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大地伦理学、环境价值论、深生态学这些生态伦理的理论中对于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这个观点的论证,来阐述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理论路径。第四部分,对“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实践路径的探讨,包括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在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还要与自然共同的进步与发展。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概念启示人们通过人类的劳动过程,能让人类社会与整个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变换与能量的交流。而近期的可持续发展观以及循环经济这些具体社会实践方法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理论路径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