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是时代问题的映照和回应。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心理理论,是对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发展,在导致人们社会生活巨变、人的主体性进而提升的同时,人的孤独感、焦虑感、冷漠感、隔绝感等社会心理问题随之凸显的集中反映,也是寻求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之径的理论结晶。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支劲旅,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曾经声名大噪,得到了国内外学界持久的、深入的研究。但是,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有着密切关联的社会心理理论,却尚未得到学界的系统挖掘和全面梳理。然而,不厘清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心理理论,我们便无以全面认识法兰克福学派,无以深入理解其社会批判理论,无以通过其社会心理理论,找寻解答当今世界社会心理问题的方式和途径。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众多流派中研究社会心理问题的翘楚,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心理理论之种,生长于20世纪西方社会的实践与理论之土。对两次世界大战泯灭人性和伴随新社会危机而来的人的价值贬损的反思,构成了法兰克福学派关注社会心理问题的历史地平线;西方社会心理学、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人道主义理论,织就了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社会心理问题的理论帷幕;西方心理学、社会学、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乃至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心理理论的源泉。实践与理论的"合力",催生了独具特色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心理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心理理论有着丰富的内容。从生存、需要、感受、欲望等不同层面,法兰克福学派在将社会心理理论奠定于人的生存境遇的同时,揭示了形成社会心理问题的内在原因;从个人心理与社会现实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中,法兰克福学派在将社会心理理论置于人与环境的互动中考察的同时,揭示了人的心理因素与社会现实的联系机制;从社会无意识、社会性格、社会崇拜等多个方面,法兰克福学派在对社会心理理论做出具体分析和深入揭示的同时,展现了其理论的丰富内涵;从文化工业、消费社会、社会交往等多个维度,法兰克福学派在将社会心理理论的触角延伸到当下社会生活世界的同时,拓展了理论关注的视域,推进了理论探讨的深度,显示了法兰克福学派的三代思想家研究社会心理理论的内在逻辑。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心理理论既有价值又有局限。从专注于微观层次的社会心理分析,到向文化、语言、社会交往、社会承认等领域的延展,从揭示文化工业、消费社会对社会大众的控制,到对新的社会控制形式的意识形态批判,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心理理论在实践层面,为人们考察和透视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心理理论在理论层面,实现了社会心理理论从马克思的鲜有涉及到如今的被关注;社会意识理论从马克思的经济政治批判向文化社会批判的转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唯物史观对社会心理问题的研究欠缺,深化了唯物史观社会意识理论的探讨。然而,当法兰克福学派将社会心理问题的关注点,过于集中于文化、精神、意识领域,而缺乏相应的经济维度的分析时,其社会心理理论,就在既缺乏相应的辩证分析维度,又囿于人本主义巢臼的同时,显现出其理论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