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收集、整理2015年-2017年期间入住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center,NICU)的体外-胚胎移植(I 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及自然妊娠双胎早产儿的出生情况、NICU住院期间疾病、临床治疗以及孕母围产期疾病方面数据,分析比较入住NICU的IVF-ET及自然妊娠双胎早产儿两者之间的差异,探讨IVF-ET技术是否增加围产期不良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5年-2017年期间分娩的胎龄28-37周,出生体重<2500g,并且之一、之二均入住NICU的116对(232例)双胎早产儿,根据受孕方式不同,分为IVF-ET双胎早产儿组(IVF-ET组)83对(166例)与自然妊娠双胎早产儿组(对照组)33对(66例),分析比较两组双胎早产儿出生情况、NICU住院期间疾病、临床治疗以及孕母围产期疾病的差异。其中,出生情况包括性别比例,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及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NICU住院期间的疾病包括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喂养问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败血症,早产儿贫血,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房间隔缺损,胆汁淤积;临床治疗包括呼吸支持治疗(机械通气、无创辅助通气及吸氧)应用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结局(治愈或者死亡);孕母围产期疾病包括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甲减,妊娠期胆汁淤积,贫血,胎盘并发症。结果:两组双胎早产儿出生情况中,IVF-ET组剖宫产率(91.6%)低于自然妊娠组(100%),分娩方式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胎龄,出生体重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比例方面,IVF-ET及自然妊娠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早产儿NICU住院期间的疾病中,IVF-ET组颅内出血发生率(15.1%)高于对照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并发症包括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喂养问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败血症,早产儿贫血,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房间隔缺损,胆汁淤积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表面活性物质(pul monary surfactant,PS)使用率、呼吸支持、静脉营养、住院时间以及早期死亡率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母平均年龄:IVF-ET组(33.3±4.1岁)高于对照组(29.7±3.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母围产期疾病的发生率: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率IVF-ET组(4.8%)低于对照组(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疾病包括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甲减,妊娠期胆汁淤积,胎盘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双胎早产儿更易发生颅内出血,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而自然妊娠组在剖宫产以及母亲孕期贫血发生率均高于IVF-ET组,余两者无明显差异;I VF-ET并没有明显增加双胎早产儿住院期间疾病及孕母围产期疾病的危险;本研究对NICU住院期间的一些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尚不能判断其远期生存质量及预后等情况,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