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国际贸易加速扩张,国家之间的反倾销贸易摩擦也随之加剧,中国开始拿起反倾销武器来保护国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是否实施反倾销措施这一决策过程中,商务部作为决策部门,需要对进口倾销产品是否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以及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状况进行调查,并据以做出决策。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与进口倾销产品相关的生产企业为了减少产业损害,提升自身竞争力,亟需获得政策支持。据此可以推断,相关涉案企业为了获得反倾销政策保护,在商务部进行产业损害调查过程中具有向下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因此,本文基于为使商务部能够做出正确而恰当的反倾销决策,从而促使政策产生良好效果的视角,对进口产品反倾销立案调查及其持续至日落复审阶段对涉案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以提供经验数据支持。本文基于反倾销政策的调查过程及其对涉案企业的潜在影响机理,结合国内外关于盈余管理以及反倾销宏观与微观影响的文献梳理,提出研究假设,并以我国1997-2014年涉案上市公司为数据样本,利用回归分析法,首先对反倾销立案调查对涉案上市公司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随后对该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具有持续性及企业异质性进行了探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反倾销立案调查对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影响不显著,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对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均不存在持续性影响。在反倾销立案调查期间,涉案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助数量、资产收益率大小、现金流量状况、会计事务所类型以及公司规模大小均会对涉案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水平产生正向影响,而对其真实盈余水平则会产生负向影响。根据本文实证研究结果,涉案上市公司在反倾销立案调查期间普遍进行了盈余管理行为,这样会影响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结果,从而容易使反倾销措施产生过度保护的结果,不易提升相关企业进口竞争力。在实证研究结果基础之上,本文提出政策建议:(1)监管部门应加大对涉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增加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成本。(2)商务部应完善对涉案上市公司的调查手段,并对于盈余管理动机较强的公司加大审查力度。(3)涉案上市公司加强自身内部控制,保障所披露信息真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