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循环研究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课题。具体来说,地球上碳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即大气、海洋、陆地生态系统和岩石。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的关系最密切,内部机制复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其中农田覆被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是人类改变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方式,也影响着全球碳循环的不平衡。探讨农业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源和汇,对预测全球变化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成都平原西部崇州市为例,崇州市地处山区和平原的交错地带,进行农田生态系统植被演替对碳储量影响的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查阅,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崇州市耕地种植制度、水田、旱地系统等的变化特征,讨论并分析了崇州市农业生态系统演替变化,并为当地实行可持续发展农业提供建议。其次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获取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农作物)的植株平均含碳率的计算参数。再结合崇州市近20年(1991-2010年)相关统计资料中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农作物的产量、耕地面积,用模型计算方法得到主要农作物的碳储量及碳储量的动态变化。通过研究得到的结论:1)崇州市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压力大,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大,因此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油菜、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农业机制创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促进农田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2)崇州市近20年(1991-2010年)来农田碳储量变化波动明显。从1991-1999年该地区碳储量保持稳定,并有微弱增长,起到碳汇的作用。但从1999-2003年,该地区的农田生态系统碳储量呈下降趋势,表现出碳源的特征,这与该地区耕地种植面积减少有关。从2003-2010年该地区农田植被碳储量呈现微弱增长态势。因此加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力度,增加多种农作物复合种植,提高大春作物水稻的种植面积,提高农作物单产量,减少耕地资源的浪费,推进优质粮油生产,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