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作为发展农村产业的必经之路,不仅可以有效整合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同时也可以增加农户收入水平,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使得土地细碎化现象严重,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收入不稳定,农户对农作物种植的积极性不高,由此产生了兼业化行为,很多人离农但是不离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现有对土地适度规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从收入最大化角度去测算中东部发达地区粮食作物的适度规模,而对西部贫困山区经济作物研究较少,从兼业化程度出发测算不同类型农户最优种植规模的文献更少。本文在考虑不同兼业化当归种植户的基础上,从机会成本和家庭收入最大化视角出发测算当归最优种植规模,试图寻找一条兼业化与农业发展并行不悖的道路,为贫困山区经济作物的适度规模经营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选取甘肃省岷县425户当归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在借鉴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对农户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将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超过80%的定义为纯农户;50%~80%定义为农兼型农户;10%~50%定义为兼农型农户;小于10%定义为非农户。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对目前当归种植的现状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其次,结合多元回归和ISM模型分析影响当归种植规模的因素、建立影响因素层级结构图,并运用机会成本法和生产函数法对不同兼业化程度下当归种植户的土地适度规模进行测算;最后,对研究结果深入剖析,提出四类当归种植户家庭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路径。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1)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主要的限制条件有:土地细碎化现象严重,规模化经营障碍大;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农户兼业化现象严重,规模经营缺乏专业人才;农作物受灾严重,农户规模种植意愿不强;产业结构单一,当归规模化经营受限。(2)当归种植户农业收入占比、受教育程度、是否有中药材电商平台、有无土地流转、是否加入中药材合作社和土地类型对当归种植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银行贷款的困难程度和离当归交易市场的距离对农户当归种植规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表层直接因素是农业收入占比和在银行贷款的困难程度,中间层间接因素是有无土地流转、是否有电商平台、离当归交易市场的距离和是否加入中药材合作社,深层根源因素是土地类型和农户受教育程度。(3)机会成本法下,农户当归最优种植规模为1.16hm~2;家庭收入最大化条件下,纯农户、农兼型、兼农型和非农户家庭当归最优种植规模分别为0.92、1.33、1.23、0.74 hm~2,其中纯农户和非农户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农兼型和兼农型处于规模报酬递减;要实现当归经营的规模经济效应则需要转入土地。其中,兼农型农户家庭需要转入的规模最大为1.03hm~2,纯农户家庭需要转入的规模最小为0.39hm~2。(4)在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的过程中,纯农户家庭要遵循合理规模区间、不断探索土地流转方式、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当归种植的专业化程度。农兼型家庭要结合土地类型和土地质量,合理扩大当归种植面积,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地规模经营组织形式;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加大中药材电商平台的使用力度。兼农型家庭要加大对土地功能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认知程度,可以通过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方式实现土地集约经营。对于非农户家庭来说,一方面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土地规模经营补贴制度,允许承包土地经营权担保融资,另一方面要合理引导农户将土地使用权流出,并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