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促进各国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实现沿线互利共赢。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交通、能源、通讯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匮乏,各国自身资金短缺,对于外来资金有很强烈的需求,据亚洲开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之前,仅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要8万亿美元,目前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每年能够提供给亚洲国家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只有不到100亿美元,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资金缺口,需要引入我国民间资本助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这对于我国民间资本而言,既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适应当下情况的一种有效应用模式。PPP是公共部门与民间资本在合作的过程中,通过民间资本的资源参与公共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共赢。PPP始于项目的确认和可行性研究阶段,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意在达成在双方项目目标一致:通过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优的产品或服务的供给。PPP的优势在于公共部门尽可能承担项目中的伴生风险,使得民间资本承担的风险尽可能减少,提高投资者完成项目的信心,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商业、投资环境及风险等因素不确定性较大,使得逐利特征明显的民间资本对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谨慎。由此可见PPP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仍需深入细致的研究。 本文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以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研究主题,区域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PPP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项目中如何有效吸引民间资本,为民间资本指明最佳实施路径,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基础设施建设整体发展,实现各方共赢。本文对“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中参与的国家、民间资本具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