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系统整理中医药理论心身相关思想的基础上总结中医古文献中有关血液病的心身相关思想,调查综合医院血液病专科住院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病情况、社会心理特征、中医证候特征;评价血液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以及社会心理特征与中医证候的关系,以此探讨血液病的中医心身属性,为中医药对血液病的心身并治提供依据。方法:文献研究部分,从中医生理基础、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诊断、中医治疗等角度对中医古文献中有关血液病的心身相关思想进行总结归纳;临床调查部分,抽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专科住院病人369例,使用固定调查者和统一的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调查,由研究对象自填基本信息采集表,得到患者的一般情况;自填心理学量表,包括抑郁状态量表(DIS)、艾森克人格问卷(IEP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得出血液病患者伴随抑郁障碍情况、个性心理特征信息;由调查者填写中医四诊调查表,并请固定的血液科主任医师评价血液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结果:1.回收问卷369份,合格问卷302份;2.血液病的高发年龄段在20~39岁之间:3.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86.8%,其中轻度抑郁居多,占57.3%,中度抑郁占24.5%,重度抑郁占5%;4.影响抑郁水平的个性心理因素有内一外倾、情绪性、社会支持及消极应对等,利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回归方程为:Y=0.558+0.002(消极应对)-0.003(内外倾)+0.003(情绪性)-0.001(领悟社会支持)(F=12.276,P<.01)。其中患者的内一外倾特质与抑郁水平成负相关,即越内向相抑郁水平越高,回归系数为0.003;情绪性特质与抑郁水平成正相关,即患者的情绪越不稳定,抑郁水平越高,回归系数为0.003;消极应对倾向与抑郁水平成正相关,即患者越容易采取消极应对,其伴发抑郁障碍的可能性越大,回归系数为0.002;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与抑郁水平成负相关,即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水平越低,其抑郁水平越高,回归系数为0.001。(F=12.276,P<.01);5.影响抑郁水平的一般因素有年龄、教育水平、性别及疾病种类等,利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回归方程:Y=0.539+0.022(年龄)-0.015(教育水平)+0.018(性别)-0.007(疾病种类)(F=9.098,P<.01)。其中患者的年龄因素与抑郁水平成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022,且年龄段越高,抑郁水平也越高;教育水平因素与抑郁水平成负相关,回归系数为0.015,教育水平为本科的患者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受教育水平组;性别因素与抑郁水平成正相关,即女性的抑郁水平较高,回归系数为0.018;疾病种类因素与抑郁水平成负相关,且淋巴细胞疾病组的抑郁水平较高,回归系数为0.007(F=9.098,P<.01);6.与患者内一外倾特质相关的一般因素有血型、家庭排行。其中B型及O型血患者多倾向于外向,AB型血患者倾向于内向,A型血患者倾向性不是很明显;独生子女与除老五之外的所有其他家庭排行在内一外特质水平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且独生子女患者多表现为外向的气质特点。7.与情绪性特质相关的因素有血型;A型患者情绪的不稳定性特征比较明显,AB型血患者的情绪相对较稳定,与前面关于血型与内一外倾关系的统计结果相互参考,并将患者的个性分为内向—稳定型、内向—不稳定型、外向—稳定型和外向—不稳定型四种,结果发现,A型血属于外向—不稳定型,B型、O型血属于外向—稳定型,AB型血属于内向—稳定型。8.影响患者精神质倾向的一般因素有血型、家庭排行、首—复发:AB型血与所有其它血型在精神质特质水平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且AB型血患者的精神质特征倾向性较明显;独生子女与所有其他家庭排行在精神质倾向特质水平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且独生子女的精神质特征倾向较其他不明显;首次入院的患者精神质倾向较明显。9.影响患者消极应对倾向的一般因素有性别、年龄、首—复发、血型;不同性别患者有不同的消极应对倾向,且女性的消极应对倾向明显;≤19岁年龄段与血液病其它年龄段在消极应对倾向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且≤19岁年龄段患者采取消极应对的几率小于其他年龄段患者;患者是否首次入院影响消极应对的水平,而且复发的血液病患者较首发患者多采取消极面对。AB型血患者较其他血型患者更容易产生消极应对。10.影响患者积极应对倾向的一般因素有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不同性别患者在积极应对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消极应对的结果相反的是男性血液病患者多采取积极应对;20—39岁年龄段与≥160岁年龄段在积极应对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高年龄段患者相对于低年龄段患者多采取积极应对;教育水平处于中流的高中或大专组血液病患者多采取积极应对。11.影响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一般因素有年龄、性别、首发、复发。20—39岁年龄段与≥60岁年龄段在领悟社会支持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对与其它组,20—39岁年龄段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度水平较低;不同性别患者对社会支持的领悟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较高:患者是否首次入院影响社会支持的领悟水平,复发的患者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较高;A型血和B型血在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B型血患者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程度较高。12.恶性血液病与其抑郁水平以及内外倾、情绪性、精神质、掩饰性四项人格维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其中与抑郁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性相关,OR值为1.111,(P<.01);与内外倾(P<.01)、情绪性(P<.05)、精神质(P<.05)、掩饰性(P<.01)四项人格维度之间分别存在着负性相关,OR值分别为0.87、0.922、0.898、0.741。13.血液病患者的脾系证候与抑郁水平存在较强联系,成负相关,回归系数为0.056,OR值为0.946;血液病患者的肾系证候与消极应对方式、内外倾人格特质、积极应对方式存在较强联系,与前两者成负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060、0.113,OR值分别为0.942、0.893;与第三者成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08,0R值为1.083;血液病患者的肝系证候与抑郁水平存在着强联系,成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43,0R值为1.537。结论:1.建立在“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基础上的中医理论体系中,“神”是人体的一种属性,它以气、血、精液、五脏六腑为载体,分别表现出不同的情志属性,因此在中医疾病范畴里,人体的生理性病变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神志变化,它们与生理性病变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并表现出相应的中医证候,中医对疾病的治疗体现了“心身并治”的特点,这种对机体的整体调节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证。2.现代血液病种类繁多,但是在中医范畴内,无不是由于血液的生成和运化发生病变所致,血液循行全身,濡养四肢百骸,是人体的基础物质,其与精、与气、与五脏的和谐作用是人体正常精神活动的基础,在对古代中医文献的研究中发现,“内伤七情”对气机的影响是导致血液病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它也成为血液病的中医病因之一,此外,外感六淫、人格禀赋、饮食劳倦、痰饮瘀血病理产物等因素在导致血液病发病的同时,也变现出不同类型的中医心理病机,应该说应用中医的理、法、方、药理论可以对血液病的心身属性进行系统的论述,尤其是近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血液病所取得的疗效充分地证明中医方药对血液病患者的心身并调、整体辨证论治作用。3.近年来现代医学日益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同时也注意到了心理与免疫的关系,目前,关于心理因素导致血液病的免疫学机制正日益明确,在研究中,多采用现代心理学的心理问卷和免疫学检验技术相结合。同时在该领域还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总结了与血液病发病有关的社会心理因素,并通过不同途径对血液病伴随情绪障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这些成果都更有利于我们对血液病心身属性的认识。4.血液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存在着特异性。其受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相互之间存在着多重联系。不同中医证型的血液病患者之间,其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特异性。5.血液病是一类具有中医心身属性的疾病,在其中医古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心身相关思想,它们贯穿于中医诊疗血液病的理、法、方、药之中。经调查,在综合医院的血液病专科,血液病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病率很高,且患者的抑郁水平与人格特质因素及中医证候特征密切相关,因此,立足于中医“形神合一”思想,对血液病采取心身并治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