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以及全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带来水稻种植品种的多样化、种植田块的碎片化,加之病虫防治技术水平的差异化,导致水稻病害呈现加重趋势,水稻虫害种类也有所增加。但是,随着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水稻规模化种植面积的扩大、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专业化统防统治”已成为解决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和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有效手段。
基于历史资料和有关文献对荆州市水稻病害进行分类,共分为真菌性、病毒性、细菌性、生理性四个不同的大类,在此基础上还可细分成38种不同的病害类型。真菌性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病毒性病害主要有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等。细菌性病害主要包含有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等。生理性病害主要有赤枯病、青枯病等。这些病害中,常年发生较为严重的病害有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真菌性病害。
荆州市主要有节肢动物门昆虫纲60种水稻害虫,隶属6目23科,包括鳞翅目20种、半翅目19种、缨翅目6种、双翅目6种、鞘翅目6种和直翅目3种。这些水稻害虫中,常年发生较为严重的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叶蝉、稻蓟马等。其中:二化螟一年发生不完全三代,三化螟一年发生4代,稻纵卷叶螟一年发生4-5代。稻飞虱种类较多,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一年中总共发生5代。2006年荆州稻飞虱大暴发,在严重的田块中,平均百蔸虫量超过两万头,危害损失超过30%。
荆州市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始于2010年,以当年国家对植保机械购置实行补贴及湖北省农业厅确定松滋市、洪湖市和公安县为全省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市)为契机,积极引导全市水稻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主要依托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专业合作社、农资企业及种植大户等,以全程承包、单次承包和代防代治等形式进行服务。截止2016年,全市水稻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187家,具备日防治病虫害作业能力3753公顷。近年来,为贯彻执行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精神,减少农药使用量,实施农药零增长,全市正在摸索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控措施为主的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措施,并取得初步预期成效。
本文在分析荆州市近年来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演替规律的基础上,同时分析了其演替变化的主要原因。针对近年来荆州市在防治水稻病虫害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措施及可操作性的推广应用建议,旨在为制订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为促进荆州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水稻的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基于历史资料和有关文献对荆州市水稻病害进行分类,共分为真菌性、病毒性、细菌性、生理性四个不同的大类,在此基础上还可细分成38种不同的病害类型。真菌性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病毒性病害主要有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等。细菌性病害主要包含有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等。生理性病害主要有赤枯病、青枯病等。这些病害中,常年发生较为严重的病害有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真菌性病害。
荆州市主要有节肢动物门昆虫纲60种水稻害虫,隶属6目23科,包括鳞翅目20种、半翅目19种、缨翅目6种、双翅目6种、鞘翅目6种和直翅目3种。这些水稻害虫中,常年发生较为严重的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叶蝉、稻蓟马等。其中:二化螟一年发生不完全三代,三化螟一年发生4代,稻纵卷叶螟一年发生4-5代。稻飞虱种类较多,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一年中总共发生5代。2006年荆州稻飞虱大暴发,在严重的田块中,平均百蔸虫量超过两万头,危害损失超过30%。
荆州市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始于2010年,以当年国家对植保机械购置实行补贴及湖北省农业厅确定松滋市、洪湖市和公安县为全省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市)为契机,积极引导全市水稻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主要依托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专业合作社、农资企业及种植大户等,以全程承包、单次承包和代防代治等形式进行服务。截止2016年,全市水稻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187家,具备日防治病虫害作业能力3753公顷。近年来,为贯彻执行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精神,减少农药使用量,实施农药零增长,全市正在摸索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控措施为主的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措施,并取得初步预期成效。
本文在分析荆州市近年来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演替规律的基础上,同时分析了其演替变化的主要原因。针对近年来荆州市在防治水稻病虫害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措施及可操作性的推广应用建议,旨在为制订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为促进荆州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水稻的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