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或白色的瘙痒性皮损——风团,是皮肤科门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至少有15﹪-20﹪普通人群在一生当中发作过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是指反复发作的病程超过6周,几乎每天都会出现风团甚至伴发血管性水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慢性荨麻疹有着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其发病机制有变态反应及非变态反应两种。其中Ⅰ型变态反应性荨麻疹占多数,机制为变应原使体内产生IgE抗体,与血管周围肥大细胞和血循环嗜碱性粒细胞结合。当该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与肥大细胞表面IgE抗体特异性结合,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和一系列化学介质的释放(主要是组胺,其次是激肽),这些介质可以作用于皮肤粘膜等组织引起临床表现。而非变态反应性荨麻疹是由药物、毒素、食物等进入体内使补体激活或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激肽引起。近年来随着对Th1/Th2模式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提出T辅助细胞亚群功能失调与过敏性疾病密切相关。许多学者提出在慢性荨麻疹中存在Th1/Th2细胞的失衡,Th2及其细胞占优势,处于Th2状态。国内外研究发现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L-4增加,IFN-γ水平降低,提示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分泌IL-4的Th2细胞功能亢进,可促进B细胞合成IgE,参与过敏反应的发生。荨麻疹病因复杂,药物、食物、感染、物理因素、动物及植物因素、精神因素、内脏和全身疾病都可引起。慢性荨麻疹大多数病因不明,可达75﹪以上,故被认为是“特发性”的,人们称之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尽管没有得到确切的肯定,据报道隐匿或者明显的感染病灶包括病毒、真菌和其他微生物感染是荨麻疹的始发因素。尽管单纯感染是否会引起慢性荨麻疹存在争议,但是感染的存在可以加重荨麻疹是勿庸置疑的。感染作为慢性荨麻疹的触发因素倍受关注。许多学者认为,病原微生物的某些特殊蛋白抗原能与人体自身抗原发生交叉反应,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后,专职抗原递呈细胞能将与自身抗原发生交叉反应的某种微生物抗原提呈给自身反应性T细胞,后者可被激活,从而自身耐受遭破坏,诱发慢性荨麻疹。肝炎病毒感染是威胁全球的感染性疾病,肝炎病毒感染不但引起肝细胞的免疫损伤,也对肝外组织造成了影响,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不仅可以引起自身免疫性肝细胞损伤,也可以导致肝外自身免疫现象。HBV和HCV感染后,机体极易发生免疫耐受,导致肝炎慢性化,其机制目前研究显示亦Th1/Th2细胞功能失衡有关。HBV和HCV感染后后易导致机体Th1/Th2平衡向Th2方向移动,Th2分泌的细胞因子使机体体液免疫功能亢进,刺激B细胞产生IgE增多,激活嗜酸性粒细胞的炎症作用,从而可能影响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和发展。另外国外不少研究者认为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可能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沉积有关。他们观察发现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乙肝和丙肝的感染有关,并且皮肤病理检测可以发现荨麻疹患者皮疹中有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和补体成分的沉积。
研究目的:
本研究将观察了解慢性荨麻疹与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并将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与HBV/HCV抗原、抗体及肝功能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慢性荨麻疹与HBV、HCV感染的相关关系。目前,国内还没有发现有关慢性荨麻疹与HBV/HCV感染的报道。
研究方法:
选取不同年龄性别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50例作为病例组,填写病例调查表;同时选取我院年龄性别分布相近的普通体检者100例为正常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对象分别测定以下实验室指标:血清HBsAg、HBeAg、HCVAb以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比较慢性荨麻疹患者与正常对照者HBV和HCV的感染情况,病例组根据测定的HBV/HCV标志物的情况分组,比较各组之间慢性荨麻疹临床表现特点和差异。
统计学方法:
1.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
2.独立样本比率的比较用x<'2>检验。
3.对多组正态分布资料应用方差分析,偏峰分布资料应用非参数检验。
4.对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5.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6.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13.0软件,用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
结果:
1.患者的一般资料:病例组1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男67例,女83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6岁,平均年龄30.6±12.4岁,病程最长288月,最短2月,平均47.3±52.4月,中位数24个月,第25位和75位百分数分别为12和60个月。正常对照组100例,男57例,女43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8岁,平均年龄33.8±12.6岁。两组年龄和性别构成比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
2.HBV/HCV标志物及肝功能检测结果: 150例慢性荨麻疹病例组检出HBsAg阳性29例,其中HBeAg阳性10例,检出HCVAb阳性5例。100例对照组检出HBsAg阳性10例,其中HBeAg阳性3例,检出HCVAb阳性1例。150例慢性荨麻疹病例组检出肝功能异常21例。100例对照组检出肝功能异常11例。
3.乙肝病毒感染阳性率的比较:病例组HBsAg阳性率为19.3﹪,对照组HBsAg阳性率为10.0﹪,两组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 x<'2>3.970,P=0.046);病例组HBeAg阳性率为6.7﹪,对照组HBeAg阳性率为3.3﹪,两组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 Exact Test x<'2>=0.254,P=0.162)。
4.丙肝病毒感染阳性率的比较:病例组HCVAb阳性率为3.3﹪,对照组HCVAb阳性率为1.0﹪,两组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isher’s Exact Test)(x<'2>=0.407,P=0.230)。
5.HBV/HCV标志物阳性与慢性荨麻疹临床症状的关系:
5.1慢性荨麻疹患者HBsAg阳性组与阴性组临床表现比较两组之间病程、发病年龄、症状总评分、风团大小、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血管性水肿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组患者的发病年龄较小、病程更长、症状更明显、风团更大、发作频率更高、每次发作时间更长以及更血管性水肿发生率更高。
5.2慢性荨麻疹患者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临床症状比较两组之间皮肤瘙痒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组皮肤瘙痒程度更重。
5.3慢性荨麻疹患者HCVAb阳性组和阴性组临床表现比较两组之间病程、症状总评分、风团大小、发作频率、皮肤瘙痒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VAb阳性组患者慢性荨麻疹的病程更长、症状更明显、风团更大、发作频率更高、皮肤瘙痒更严重。
6.肝功能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
慢性荨麻疹患者肝功能异常组与肝功能正常组临床症状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症状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一、HBV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可能有关,慢性荨麻疹患者HBsAg阳性率更高。
二、HBV感染可能影响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病程和临床症状。HBsAg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年龄更小、病程更长、临床症状更明显、风团更大、发作频率更高、每次发作时间更长、血管性水肿发生率更高。HBeAg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皮肤瘙痒更严重。
三、HCV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生未发现有明确的相关性,但HCVAb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病程更长、临床症状更明显、风团更大、发作频率更高、皮肤瘙痒更严重。
四、肝功能异常与慢性荨麻疹未发现明确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