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慢性乙肝治疗领域的一大进展是人们已经认识到只有从根本上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才能够明显延缓疾病的进展,甚至还可使已经发生肝硬化的病理损伤逆转。因此慢性乙肝,包括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被认为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环节。干扰素及核苷(酸)类药物是目前规范化治疗慢性乙肝的两类药物,大量研究表明其可明显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预后,但由于核苷(酸)类药物长期应用的耐药性以及抗病毒治疗适应症选择等诸多问题的影响,在乙肝治疗领域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因此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分析了不同核苷(酸)类似物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一、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10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6周临床疗效及其对肝组织学活动指数的影响。观察了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10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6周临床疗效及其对肝组织学活动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10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6周时HBV DNA不可测率、ALT复常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达到98.1%、80.7%及13.9%。10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以C基因型为主,B、C基因型患者抗病毒疗效相似。抗病毒治疗96周可明显延缓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37例行肝组织学检查患者治疗96周时肝组织学明显改善,且抗病毒治疗96周后血清HBV DNA下降水平与Knodell HAI评分下降水平呈正相关。二、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年临床疗效及对肝组织学的影响。观察了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114例(阿德福韦酯初治患者65例,既往应用拉米夫定耐药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9例,应用拉米夫定应答不佳者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92周临床疗效及对肝组织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11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92周时HBV DNA不可测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达到88.6%及18.1%。抗病毒治疗至192周Child-Pugh分级均有所提高,其中Child A级患者比例明显增加,并且Child A级患者未出现疾病进展。49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失效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后也获得较好的疗效,且抗病毒治疗至192周Child-Pugh分级也均有所改善。17例行肝组织学检查患者治疗192周时肝组织学明显改善,且抗病毒治疗192周后血清HBV DNA下降水平与Knodell HAI评分下降水平呈正相关。三、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及其与其他核苷(酸)类似物的比较。观察了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96例慢性乙肝患者108周临床疗效及其与恩替卡韦及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疗效的比较,结果表明替比夫定能够快速强效抑制病毒,替比夫定组及恩替卡韦组在治疗12周及24周时HBV DNA不可测率及ALT复常率相近,均高于阿德福韦酯组,108周时三组HBV DNA不可测率及ALT复常率相接近。替比夫定组抗病毒治疗至108周时的HBeAg消失率及转换率最高,明显高于恩替卡韦组和阿德福韦酯组。不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108周均可使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明显改善。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至12周及24周时HBV DNA水平<3 log10拷贝/ml的患者,108周时的HBV DNA不可测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明显高于HBV DNA≥3 log10拷贝/ml的患者,耐药发生率低于HBV DNA≥3 log10拷贝/ml的患者。四、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个体化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与肝组织Knodell HAI评分的关系。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个体化治疗未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与肝组织Knodell HAI评分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延长至72周疗程组及联合恩替卡韦及阿德福韦酯组的持久应答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且HBsAg平均下降水平也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停药后24周联合治疗组肝组织学改善率最高,其次为延长治疗组,两组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C基因型在非早期病毒学应答组中占73.7%,明显高于其在早期病毒学应答组中所占比例。非早期病毒学应答组患者治疗前HBV DNA≥7log10copies/ml者较多,高达44.7%,而低水平(3~5log10copies/ml)者显著少于早期病毒学应答组。非早期病毒学应答组12周HBsAg平均下降水平明显低于早期病毒学应答组。总之,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不同核苷(酸)类似物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评价了抗病毒治疗对肝组织学的影响,为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提供进一步的研究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