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氧化物碱性条件下激活过硫酸盐氧化酚类污染物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oowew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过渡金属氧化物常被用于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活化过二硫酸盐(PS)生成SO4??和?OH氧化酚类污染物。这些氧化技术尽管可通过苯环的羟基化、开环等反应将酚类污染物无选择性氧化甚至完全矿化,然而,这些氧化物种的氧化能力往往随pH升高而迅速降低。此外,随着有机物分子量的增加及碳链的增长,将其完全矿化所需的氧化剂用量会明显增加,从而大幅增加工艺的处理成本。因此,寻求更为廉价和高效的催化体系将废水中酚污染物转化为聚酚的“资源化再利用”思路成为含酚废水处理的重要发展方向。本研究拟借助动力学、表征分析和密度泛函模拟,深入研究碱性条件下不同金属氧化物激活PS的活化机制以及对酚类污染物的氧化机制。
  首先,本文研究了CuO在碱性条件下催化PS氧化苯酚。研究发现,棒状CuO(110)-PS氧化体系在碱性条件下可将高浓度苯酚迅速氧化去除,而PS:苯酚的消耗比率低至0.904:1。湮灭实验和电子顺磁光谱(EPR)分析排除了SO4??、?OH、O2?-和1O2对苯酚的主要氧化贡献,表明了碱性条件下苯酚生成苯氧自由基的脱氢反应是苯酚氧化的主要机制。飞行时间质谱、红外和核磁分析表明,大部分苯酚(98.2%)通过聚合进一步生成了聚酚。借助密度泛函计算(DFT)研究进一步发现,PS在CuO(110)表面通过非自由基机制活化,即PS中的O-O键由1.45(A)被活化拉长至1.58(A);被活化的O-O键进一步通过脱氢途径获取酚羟基中的H,并使O-O发生裂解,形成SO4??和苯氧自由基;苯氧自由基发生偶联并最终聚合为聚苯酚。
  其次,本文研究了CuO-PS体系对不同酚类污染物的氧化过程。除了苯酚,该氧化体系还可将邻硝基酚、间硝基酚、对硝基酚和二硝基酚等难降解取代酚氧化聚合为聚酚,并且对于不同取代酚类,它们去除的最佳pH值均接近它们各自的pKa值。Hammett图表明,logkobs与各种酚的BDEO-H值(键解离能)之间呈负线性关系,揭示了不同酚通过脱氢反应形成了相应的苯氧自由基。此外,苯酚和不同硝基酚共同存在时,加入的苯酚均可提高溶液中总有机碳的去除率。红外和质谱分析进一步表明,在苯酚和硝基酚共同氧化过程中,两者氧化生成的苯氧自由基可发生偶联共聚,从而促进了硝基酚等难聚合酚的去除效率。
  另外,为进一步考察金属氧化物晶面对PS激活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合成了三种具有不同晶面的Co3O4纳米颗粒棒(110)、立方体(100)和八面体(111)。三种Co3O4在PS氧化苯酚中的催化反应活性依次为棒>立方体>八面体。湮灭实验和EPR分析排除了SO4??、?OH、O2??和1O2等自由基的主要贡献,苯氧自由基的产生说明体系中存在聚苯酚的可能。对液固两相的分析则表明,棒Co3O4-PS-苯酚体系中96.6%苯酚转化为聚酚。DFT模拟结果表明,Co3O4(110)晶面上较短的Co(Ⅱ)-Co(Ⅱ)键长有利于对PS中O-O键的活化,被激活的O-O键进而通过脱氢反应途径催化氧化苯酚为二聚体、三聚体、低聚物和高聚物。
  最后,本文对FeCo2O4双金属氧化物在近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催化PS与过一硫酸盐(PMS)氧化苯酚的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PMS能够比PS更快速地将苯酚氧化,同时PMS的消耗量也更高。溶液和固体总有机碳分析表明,PS体系中的苯酚主要转化为固体沉淀,而PMS体系下大部分苯酚则被氧化为溶于水的副产物。湮灭实验和EPR分析表明,除了非自由基机制(即苯酚通过脱氢反应形成苯氧自由基过程),SO4??、?OH和1O2在PMS体系中对氧化苯酚发挥了重要作用,而SO4??和?OH也在PS体系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本文将酚类污染物转化为聚酚的独特研究视角为寻求经济、高效和适用于含酚废水处理的“绿色氧化技术”提供了重要的新方法与新思路。同时,本研究对其他芳香性污染物废水(如苯胺、噻吩废水)的处理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市政污泥(以下简称污泥)与城市生活垃圾(以下简称垃圾)处理问题日益严峻。研究表明,二者共热解或共焚烧可经济、高效地对其减量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但该过程中的汞元素污染风险也逐渐引起重视。因此,本文对污泥与垃圾共热解或者焚烧以及共热解产物利用过程汞元素的迁移特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采用正交法与方差分析法,分析汞在共热解三相产物中的分
学位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基于吸附技术的污染处理工艺的应用日渐广泛。吸附过程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其中高效吸附剂的开发与应用是核心,因此吸附剂结构与吸附过程的构效关系研究将为高效吸附剂的设计和制备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对地壳中储量丰富的铁、锰基氧化物的结构调控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微-介孔结构构建、自旋态电子结构调控、非晶态结构合成和原子级分散,评价其对有机染料、抗生素和毒性金属离子等典型污染物吸附
氢气具有清洁以及燃烧效率高的优点,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燃料。然而目前工业上最主要的制氢方式仍是依赖于化石燃料,不仅原料不可再生,同时还会带来大量CO2的排放。乙醇分子氢碳比高,可由多种生物质发酵大规模生产,来源广泛,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可再生制氢原料。然而,应用于乙醇重整制氢的镍基催化剂在高温反应条件下易发生表面积碳和金属镍的烧结而导致催化剂失活。同时,蒸汽重整强吸热的特点加剧了乙醇重整制氢技术的能量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转化系统,但是受制于其复杂的制造过程难以大规模使用。数字光投影(DLP)3D陶瓷打印技术的发展使SOFCs的制造工艺步骤尤其是封装过程的简化成为了可能。目前对于DLP打印SOFCs的相关研究并不多,主要是因为SOFCs相关材料的光敏浆料基本没有研究。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以8 mol%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8YSZ)粉体为原料,从光敏陶瓷浆料、电解质
学位
学位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国际工程教育治理的理念与实践不断迭代创新,新工科成为在内涵意义上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最前沿和新方向。系统深入推进新工科教育,是一项需要协同历史与当代、国际与国内、教育内外部等诸般关系的复杂治理课题。推进新工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着眼于推进新工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课题,立足于新工科教育治理的
学位
能源存储和转换技术在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问题治理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锂离子电池凭借较高的能量密度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储能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储量相对匮乏且分布不均的锂资源引发了人们对其未来发展的担忧。因此,开发其他廉价且可以替代锂离子电池的储能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由于钠与锂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且具有储量丰富以及价格低廉的特点,钠离子电池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在大规模电网储能领域中潜在的代替者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现有矿产资源开采大都在-1500m以内,对深部资源的高效、安全开采已成为国家的战略导向。十三五期间,国家提出深地资源开发计划(-1500m以深)。在深地资源开采中,立井是矿产资源开采的“咽喉”,由于立井的建设工期长,如何缩短立井建设周期、减小爆炸对围岩的损伤破坏是矿山建设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本论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子课题“深井高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