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作物的产量,激素类农药被广泛用在农业生产中,以去除农田中的杂草,杀灭害虫和病菌,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其过度使用也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探讨激素类农药大量使用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于规范农业生产,维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遗憾的是,关于此类的研究在高原湖滨地区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以滇池流域农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解常用激素类农药使用情况,遴选典型的激素类农药,探讨它对农田土壤-作物系统的影响,以期为评价激素类农药的生态风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激素类农药使用情况问卷调查表明,异菌脲是滇池流域农田中施用最为广泛的激素类品种,所占比例为6.7%,因此我们选择它为研究材料,进行接下来的试验;(2)种植结构类型问卷调查表明,滇池流域主要作物为蔬菜和花卉,蔬菜种植面积占调查总面积的50%,其中黄白菜(BrassicacampestrisL.ssp.chinenesis Makino)的种植面积为19.39%,在所有蔬菜种类中最高,故本研究将它作为本试验的作物材料;(3)低浓度异菌脲农田原位试验表明,适量浓度的异菌脲处理有利于黄白菜的生长。异菌脲的施入,促进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增加,酶活性的增加改善了黄白菜生长的土壤条件。具体表现为在黄白菜的生长周期中随着异菌脲浓度的增加,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为先增加后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上升趋势,纤维素酶活性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成熟期,与对照组相比较,0.075g/m2处理组黄白菜鲜重增加了 5.04%,0.15g/m2 处理组则降低了 12.17%;(4)高浓度异菌脲盆栽试验表明,高浓度的异菌脲处理抑制黄白菜的生长。高浓度异菌脲的施入,抑制了土壤中淀粉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酶活性的降低可能降低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影响了黄白菜的生长;具体表现为:过氧化氢酶、淀粉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出现显著降低的趋势,酸性磷酸酶活性略有降低,而纤维素酶活性则出现增加的趋势;成熟期,0.75g/m2处理组黄白菜鲜重降低了 21.32%,1.125g/m2处理组降低了 12.17%,1.5g/m2处理组降低了 6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