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脑区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ong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构建慢性心理应激模型和慢性疼痛模型大鼠,从大鼠行为改变、分子蛋白表达水平等方面,探讨(1)不同来源的慢性应激对大鼠行为改变及痛敏阈限的影响;(2)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脑区突触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影响;(3)慢性应激条件下,大鼠海马脑区突触相关蛋白表达是否存在左右脑差异。  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配到空白组、心理应激组、假手术组和疼痛应激组中。心理应激组给予大鼠5周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的方法建立慢性心理应激模型,疼痛组大鼠采用保留性神经损伤的方法建立慢性疼痛应激模型,观测模型建立期间大鼠体重变化,并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测试,机械性痛敏阈限测量考察慢性应激模型是否建立成功。行为实验后,进一步研究慢性应激对海马脑区突触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海马区域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神经突触标记物),2,3-Cyclic-nucleotide3-phosphodiesterase(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synaptophysin(突触素标记物)表达的变化及左右海马相关蛋白表达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1)慢性应激引发大鼠活跃程度下降,降低大鼠机械性痛敏阈限;(2)慢性心理应激造成海马PSD95蛋白,CNPase蛋白及synaptophys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慢性疼痛应激下海马PSD95蛋白,CNPase蛋白及synaptophysin蛋白相对表达量有下降趋势,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3)慢性应激在对海马脑区突触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影响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左右脑差异。  结论:(1)慢性应激造成大鼠行为改变,并降低大鼠机械性痛敏阈限;(2)慢性心理应激降低大鼠海马脑区突触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3)慢性应激抑制对大鼠海马脑区突触的影响存在偏侧化效应。
其他文献
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与交流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为什么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总是高高的举起小手,总是非常踊跃
高校社团是高等院校的有机组成细胞,是丰富大学生课外生活、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参与社会竞争的重要桥梁。高校社团指以兴趣为基础,实践为本质的自组织团体,在培养大学生公民意
摘要  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城乡文化传承日益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任务。但传统城市规划体系内的城市风貌规划不能胜任此任务。而城市色彩规划却能将文化传承落地为空间实践。可城市色彩领域之外的人并未认识到这些。因此,在新常态下,城市色彩领域要把跨界的步子迈得再大一些,更加主动地与现有规划体系接轨。城市色彩与现有规划体系沟通的桥梁便是“广义色彩”。广义色彩是城市色彩的研究对象,它与城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