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碳纤维增强环氧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nem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其轻质、高强高模、耐高温及性能可设计性,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它的应用被认为是航空、航天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本文首先利用BMI改性E-51/MPDA形成互穿网络结构,制备出一种高韧性、高耐热而同时又具有良好工艺性的综合性能优异的先进复合材料树脂基体。研究了MPDA与EP摩尔比对树脂固化、力学性能和Tg的影响;并探讨了BMI/EP互穿网络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研究表明,BMI的增加可以明显提高体系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当BMI含量达到50%时,改性树脂的冲击强度为9.7kJ/m2,比改性前提高了47%,Tg达到188.1℃,比改性前提高了40℃。  然后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的含量对双马来酰亚胺(BMI)/二烯丙基双酚A(DBA)/环氧树脂(EP)/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二氧化硅的含量为2.0%时,BMI/DBA/EP/Nano-SiO2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比BMI/DBA/EP共聚物分别提高了22.8%、39.0%和37.8%;同时,纳米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2.0%时,BMI/DBA/EP/Nano-SiO2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其玻璃化温度、初始热分解温度和最大热分解温度分别为204℃、410℃和451℃。  最后,采用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短切碳纤维(SCF)改性双马来酰亚胺(BMI)/二烯丙基双酚A(DBA)/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纤维长度和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SEM考察了材料冲击断口的显微结构和断裂形态。研究表明:短切纤维增强BMI/DBA/EP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整体趋势相似;纤维质量分数等于1.5%时,SCF增强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达到最高值,均优于BMI/DBA/EP复合材料。
其他文献
表面分子印迹材料是指分子印迹识别位点分布在聚合物的表面,具有结合位点容易获得,目标物质迁移速度快,印迹材料的分离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其广阔应用在色谱分离,分子识别,药物释放
为了解决二氧化钛的易失活、难回收、易凝聚等问题,同时为了推动蒙脱石的深加工,并开发其工业用途,本课题以120目四川三台膨润土为原料,通过TiCl4水解法采用正交实验法制备了TiO2
串联反应(多米诺反应)能够一步形成多个化学键,可以在构建复杂环系的同时获得多个手性中心。从而起到简化合成方法、缩短合成步骤以及提高合成效率等作用。因此围绕着串联反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