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 33,IL-33)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们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讨两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以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以期发现新的肿瘤标志物,为乳腺癌的新型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提供更多的实验及临床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于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80例初诊女性乳腺癌患者、6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以同期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女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每位入组患者血清中VEGF、IL-33的表达水平(其中乳腺良性疾病组均为手术前血清标本),同时检测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中VEGF、IL-33的表达水平,观察三组患者血清中VEGF、IL-33表达的差异及手术前后的变化,并分析两者在乳腺癌中的相关性。进一步将乳腺癌患者根据不同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等临床特征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不同亚组VEGF、IL-33的表达差异。结果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和IL-3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乳腺癌患者术后7天、术后30天血清中VEGF和IL-33表达水平与手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和IL-33水平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健康体检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天患者血清中VEGF和IL-33水平与健康体检者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乳腺癌患者中VEGF和IL-33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30,P<0.05)。(4)VEGF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TNM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转移个数、肿瘤大小、是否为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IL-33表达水平与TNM分期、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是否为三阴性乳腺癌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VEGF及IL-33在乳腺癌患者中高表达,且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在乳腺癌的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观察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2)VEGF与IL-33在乳腺癌中呈正相关表达,提示两者可能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