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在网络这一平台上发表观点,这拓宽公民话语权实现的场所和空间,同时也增加了民意表达的渠道。网络的普及使得公民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的热情高涨,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舆论力量,这股力量可能影响到政府公共行为的各个方面。网民通过网络,有效地对公共权力起到了制约和监督的作用。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存在诸多现实困境。随着政府对构建行政问责制度逐步完善,学术界也对行政问责制进行了越来越多的探讨和研究。当前,我国对行政问责的实践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基于公民参与网络而引发的行政问责事件也时有发生。一方面,民众通过网络来问责政府和政府官员,特别是网络反腐,让众多贪官现了原形,在官场上刮起一阵阵问责风暴。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殊性,在问责的过程中存在散布虚假信息,网络水军幕后操纵,网络暴力等诸多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亟需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网络媒体与公民自律建设。只有这样,公民参与行政问责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入手,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对行政问责制的研究现状,并归纳了各学者的代表性观点。然后介绍了在权力监督理论下,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理论基础,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基本功能、实践价值和限制范围。在大量资料、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公民参与网络行政问责效果的现状,并概括出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存在的困境以及困境的成因。通过例举HB地区网络问责情况,总结此地区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取得的初步成就和存在的漏洞。最后,分别从法律制度、执行环境、道德等层面,并从政府、网络、民众等角度出发,提出我国行政问责制在公民网络参与的监督下走出困境的总体方向,并试图探寻新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