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及癌抗原(CA72-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诊断价值,观察结直肠癌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及纤溶系统异常。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结直肠癌患者76例,选取同期住院的非肿瘤患者6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比浊法及化学发光法测定2组患者住院后未治疗前的血浆D-二聚体及血清CEA、CA19-9、CA72-4的水平。收集患者相关数据资料,应用SPA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38例D-二聚体升高,阳性率为50.0%;三种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升高的例数分别是26例、17例、25例,阳性率分别是34.2%、22.4%、32.9%。D-二聚体阳性率高于CEA、CA19-9、CA72-4(P<0.05)。2.结直肠癌组、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及3种肿瘤标志物的比较:结直肠癌组D-二聚体及CEA、CA19-9、CA72-4的水平分别高于非肿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D-二聚体及3种肿瘤标志物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D-二聚体及3种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III+IV期的水平均高于I+II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组比无淋巴结转移或无远处转移组水平高(P<0.05);4者的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分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4.D-二聚体水平与3种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分别与CEA、CA19-9、CA72-4正相关。5.D-二聚体及3种肿瘤标志物在诊断结直肠癌中的价值:D-二聚体在诊断结直肠癌时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12,而CEA、CA19-9及CA72-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8、0.704、0.672。6.D-二聚体及3种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D-二聚体在单项检测时敏感度最高,其次是CEA、CA72-4、CA19-9,但在4种标记物中,D-二聚体特异性最低;当三联或四联检测时,敏感度虽仍较低,但较单项检测时逐渐提高。结论:1.D-二聚体及CEA、CA19-9、CA72-4在结直肠癌患者中高表达,结直肠癌患者存在高凝状态。2.D-二聚体及CEA、CA19-9、CA72-4可能与结直肠癌TNM分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状态、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可能与年龄、性别无关,分期越晚、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个数越多,D-二聚体及CEA、CA19-9、CA72-4水平越高。3.结直肠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分别与CEA、CA19-9、CA72-4正相关。4.动态监测D-二聚体及CEA、CA19-9、CA72-4水平,有助于了解结直肠癌患者病情进展情况。5.D-二聚体及CEA、CA19-9、CA72-4虽然不能确诊结直肠癌,但是可作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D-二聚体及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可提高灵敏度。6.恶性肿瘤易合并高凝状态,动态监测D-二聚体水平,了解患者机体的凝血及纤溶状态,并及早干预,可减少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