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作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进一步探索低分子肝素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的方法,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将山东省立医院呼吸科收集的72例确诊为晚期(Ⅲ、Ⅳ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低分子肝素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36人,对照组为36人。对照组患者给予一线化疗方案及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iu ih qd)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的疗程为从化疗前3天到化疗第4天,七天为一个疗程。两疗程后进行评价,评价包括凝血功能指标(凝血四项、D-二聚体、血小板)及临床疗效评估。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2周期化疗后检测凝血功能指标,临床疗效评估包括2周期后瘤体客观评价、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结果。结果本研究共收集72例入组病例,其中2例自动退组,最终完成研究为70例,观察组35例,治疗组3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各项基础资料数据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各项凝血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异常。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观察组APTT、PT无明显改变,TT较前稍有延长,血小板、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三项指标较前改善(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中,D-二聚体、血小板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余指标均较前变化不大。治疗后组间比较,血小板、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这三项凝血指标,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所下降,观察组TT较对照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指标包括:1、瘤体客观评价:观察组总有效率为2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7.14%,两组数据进行比较,P=0.382>0.05;观察组总控制率为91.43%,对照组总控制率为82.86%,P=0.47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KPS评分比较:两周期治疗后,观察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KP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治疗后KPS评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KPS评分,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KPS评价:观察组KPS评价提高+稳定百分率为88.57%,对照组KPS评价提高+稳定百分率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评价:两组化疗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比较:各系统数据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分子肝素相关性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出现1例皮下出血症状,症状轻,更换注射部位后好转;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反应导致临床研究终止。结论1、低分子肝素可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异常的凝血功能指标;2、低分子肝素能改善化疗对患者生活质量(KPS评分)的影响;3、低分子肝素在瘤体客观评价方面未显示出明显优势;4、低分子肝素在NSCLC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5、低分子肝素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作用,仍需大样本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