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对苦草氨氮耐受性的影响及机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ft2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沉水植物从我国湖泊中退化甚至消失,而水体中高浓度氨氮被认为是沉水植物衰退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氨氮毒性测试均是在开放有菌体系中进行的,测试结果经常出现重复性低、时空差异性大等现象。本文重点探究了微生物对氨氮毒性测试的影响,以沉水植物苦草作为受试生物,通过比较有菌开放体系与无菌体系下苦草对氨氮耐受的差异,阐明微生物对氨氮毒性测试的重要影响。进一步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向体系中外加碳源,促进微生物在短期内迅速生长,着重观察苦草的生理响应、体系理化指标的改变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以期探明微生物对苦草氨氮耐受性影响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在无菌条件下,苦草对氨氮的耐受值(>75.94 mg/L)要远高于有菌开放体系下的耐受阈值(22.50 mg/L)。在有菌开放体系暴露下,7.50 mg/L的氨氮已经对苦草体内的碳和氮代谢造成干扰,22.50 mg/L的氨氮暴露则使苦草叶片出现枯黄症状。(2)氨氮可促进体系微生物的增殖,尤其当体系中存在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子时(如外加碳源),短暂的暴露(2d)即造成苦草的衰亡。同时,水体的DO迅速降低(低至0 mg/L)以及NO2--N不断积累(高达13.38 mg/L)。(3)经验证无菌条件下短期的低氧胁迫并不会造成苦草的迅速死亡,但氧气的通入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体系中大量微生物滋生造成的低氧胁迫。(4)同时,在无菌条件下,高浓度亚硝态氮(15 mg/L)对苦草毒性较低。不含亚硝态氮的代谢产物在短期内对苦草的毒性作用很微弱。然而,当代谢产物中含有大量亚硝态氮(15 mg/L)时,两者的联合作用会造成苦草迅速死亡(2 d),这是造成有菌条件下植物氨氮耐受性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5)通过测定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发现,氨氮虽然会促进微生物数量的增加,但会降低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促进单一微生物的生长如,Y-变形菌,这类微生物会代谢产生大量NO2-N的积累以及其他的代谢产物,并造成低氧胁迫的环境。代谢产物的联合毒性效应是造成有菌体系下植物氨氮耐受性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微生物对体系中一些理化指标改变的作用,如低溶氧,则进一步加强了其胁迫效应。因而,在利用水生植物进行氨氮的生态毒理学风险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微生物的作用。
其他文献
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产生了新的学习方式——"微课"。文章阐述了微课的含义、特征、作用,尤其是微课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辅助
文章结合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改革的实际,介绍了该中心开展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思路、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效,总结了实施研究创新型实验的经验和体会,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
离心淘洗技术是根据样品不同的密度实现样品分离。此技术能够分离不同种类的细胞,甚至是不同时相的细胞。利用野生型(SC5314)白色念珠菌以及具有假菌丝表型的突变体(cla4和grrl)为
用猪肺炎支原体人工感染仔猪.发病猪临床表现轻度咳嗽和气喘.尸体剖解可见肺呈心叶、尖叶、中间叶和膈叶边缘胰样变,支气管淋巴结肿胀,切面湿润;右心室肥大、心包积液;肾脏稍
黏度仪采用2个毛细管串联、中间设置一个液-液隔离器的研发方案。通过气动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实现毛细管黏度计的精确测量。叙述了该系统的测量原理,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和
[摘 要]现阶段,政府对宅基地置换中农民产权受损问题给予高度重视,能否解决好此问题已经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发展的成败。文章对我国宅基地置换中农民宅基地产权受损问题及原因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宅基地置换产权受损;财产关系;价值评估;宅基地使用权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51 160  宅基地产权是农民重要的财产性权利,法律规定对于农民
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s)在人类发育生物学研究及再生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人们在HESCs建系及其分化研究上已取得一些进展,但各个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有一定差异,文章讨论
美国从事生物技术的多种天然产品公司与法国Agro工业Recherche开发公司的合资企业BioAmber公司于2007年3月中旬宣布,将在法国Bazancourt-Pomacle建设生物炼油厂,以生产基于生物
中国石化公司接受陶氏化学公司联碳子公司的Meteor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技术转让。该工艺将由中石化天津分公司应用于在天津新建420kt/a二醇装置,该装置是中石化在天津建设1000
根据基因库中收录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基因的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并采用RT-PCR扩增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N99株的S1基因,扩增产物进行了克隆、测序,获得了IBVHN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