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树理的创作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四十年代解放区特殊的文学环境把赵树理变成一个时代的文学先锋,解放区需要赵树理,赵树理离不开解放区。赵树理与解放区的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有着最密切、最深刻的血肉般的精神联系。赵树理本人可以说是一个地道的有文化的解放区农民,不仅有着农民的生活习惯,更有着农民的思想气质。赵树理在精神上与农民是相通的。赵树理是解放区土生土长的作家,做一个摆文摊的作家,为解放区千千万万文化层次很低(文盲或半文盲)的农民写作是他的文学理想,当赵树理以《小二黑结婚》等小说在解放区文坛暂露头角时,引起了当时作为解放区文艺政策发言人的评论家周扬的注意,被阐释为是最能体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提出的文艺路线的作家,是40年代解放区文学的代表。的确,赵树理的小说创作浸染了解放区黄土地的神韵,他的以民间文学为创作基础、以大众化为创作风尚的小说式样顺应了解放区大众化的文艺方向。当人们把赵树理看作是解放区文学的典范时,却又发现赵树理与解放区文学又存在一系列的矛盾。
本文重新分析赵树理与解放区文学的关系,认为赵树理的创作与解放区文学在表层上是暗合的,但在精神实质上又是疏离的,以民间立场为创作指向的赵树理与庙堂文学实际上是不可能真正融合的。本文着重从文摊理想与革命话语的融合与疏离、文学形式内容与政治时势需求的重合与断裂、民本立场与官本立场的纠葛与矛盾三个层面上来分析赵树理与解放区文学的关系,给长期以来纠缠难辩的两者关系作一个真实的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