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和体”是中唐时期重要的一种诗学现象,也是古典诗歌研究中长年被关注的课题,本文即以“元和体”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探讨“元和体”的内涵问题。学术界对“元和体”的界定众多纷纭,分歧很大,本文结合古今不同的说法,在元、白论断的基础上将“元和体”界定为流行于元和、长庆年间的以元、白为代表作家创作的以抒情为主或以唱和为主的一种诗体样式,主要包括他们相互酬唱的长篇排律和产生于杯酒光景间的“小碎篇章”,以及当时其他诗人所作的与之相仿的作品。第二章研究的是“元和体”的创作问题。第一节,元、白“元和体”的内容。与早期创作不同元、白的长篇排律主要是以抒写诗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自己的不幸遭遇为主。而那些小碎篇章则主要从“眼前事”中取材,多是瞬间心绪的抒发。他们不规避浅俗,不讳言情色,真实的记录了他们的生活,抒发了他们的情感。第二节,元、白“元和体”的艺术特色。他们的长律表现出了以文为诗、将时事入诗和以次韵相酬的特点,并且在语言的运用上打破一贯的写作习惯,运用浓艳的语辞来描绘场景,抒发感情。小碎篇章则体现出尚实性和反映理趣的特点。尽管在具体的写作中还有许多缺憾,但在这些用诗写成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诗人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情感世界。第三节,元、白“元和体”的创作成因。文学的创作总是受创作者的情感、思想所左右。经过了黑暗现实的屡次打击之后,元、白的思想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反映到文学创作中就是从大量创作政治讽喻诗到把创作反映自身生活和情感为主的“元和体”作为写作重点。这一点集中体现了创作者的思想转变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社会结构在这一时期开始发生重要改变,庶族地位逐渐上升,开始取得主导地位,对文学的直接影响是雅文学逐渐让位于通俗文学。通俗化的审美趋向促进了“元和体”诗的创作和发展。可以说是诗人思想的转变和文学审美的发展共同造就的“元和体”的形成和发展。第四节,他人仿作的“元和体”。除了元、白作品外,还包含其他人的一些仿作。如元白诗派中的徐凝、周元范、施肩吾、张祜以及受元、白诗风影响的刘禹锡等诗人,他们虽然不是“元和体”诗创作的主要作家,没有如元、白那样的影响力,他们的作品或许在思想和艺术上与元、白诗作无法相提并论,但从他们的取材以及创作手法看,他们的部分作品都具有“元和体”的特征,本着诗本位的原则,这部分作品应该属于“元和体”的组成部分。第三章是关于“元和体”的广泛流传。“元和体”作为一种诗体,在中唐得到了广泛的流传,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喜爱。在第一节中,主要探究“元和体”的流传原因。首先,在唐代,近体诗得到了重大发展,并逐渐取代了古体诗的主导地位,成为科考的重要一环,而“元和体”恰恰是用近体诗写成,在用韵及艺术手法上具有很高的水平,成为科考练习的最好对象,也极大的激发了文人之间的竞技兴趣。其次,以描写自己的人生感受和身边事为主的“元和体”更是极大的扩展了诗歌的表现范围,充分发挥了文学的表达功能,在不同程度,不同层次上满足了读者的不同需求。再次,具有“思深语近,韵律调新,属对无差,而风情宛然”美学风格的“元和体”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并且这些作品非常适合配乐歌唱,而中唐又是一个蓄养歌伎成风的社会,“元和体”在歌者的口中被带到了社会的角角落落,附之以元、白诗歌的适俗性和非功利的文学思潮,元和体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第二节,“元和体”的地位与影响。“元和体”在引领的当时社会的创作和流行风潮之后又影响了晚唐乃至宋诗的发展。尽管在文学史上,论者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但从它对诗歌的影响来看,在诗歌的发展中无疑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我们不能因为它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就全盘否定它的文学地位。本文以作品为论据基础,文本与史实相结合,并运用文艺心理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元和体的概念内涵、表现内容、艺术特色、地位影响等进行分析,试图对元和体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