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及安徽省紫花苜蓿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e88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东北、东部地区开始大面积种植紫花苜蓿。本文对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安徽五省13个县市采集分离到的114株紫花苜蓿根瘤菌进行多样性研究,并分析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以揭示这些地区苜蓿根瘤菌的种群结构及主要影响因子,为筛选高效的苜蓿根瘤菌菌剂以及根瘤菌进化机制的研究奠定科学基础。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最佳灭活方法的研究结果显示:70℃高温处理6天的苜蓿种子在无菌基质上种植后,其根部不结瘤或结少量无效根瘤。该方法为根瘤菌土壤捕捉实验、根瘤菌回接试验提供技术保障。IGS rRNA基因PCR-RFLP分析表明,114株苜蓿根瘤菌分属于12种IGS型,具有较高的IGS型多样性。进行不同IGS型代表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在66%水平上,可以将安徽特有的IGS型(IGS2,3,4)与其它IGS型分开,说明东北地区与东部安徽地区IGS类群存在分化现象。本研究中112株根瘤菌属于Sinorhizobiummeliloti,为优势种,其余2株菌株属于Rhizobium属,分别为R.alkalisoli和R.galclium,该种根瘤菌首次在中国苜蓿根瘤中获得。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根瘤菌R.alkalisoli和R.gallicum与S.meliloti和S.medicae亲缘关系较远。根瘤菌IGS型与土壤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总氮、有效氮、电导率及Na+含量是影响东北及安徽地区苜蓿根瘤菌IGS型的主要因素。在东北特有的基因型中,IGS 10与有效钾含量、土壤有机质、总氮、Na+含量呈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IGS1,9与土壤电导率、有效氮含量呈正相关。安徽特有的IGS型与土壤pH值呈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总氮、Na+含量呈负相关。
其他文献
混沌吸引子也被称为奇异吸引子,其复杂的拉伸、扭曲的轨线性态,是系统总体稳定性与局部不稳定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自相似性以及分形结构.在特定参数值下的Lorenz系统,其上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宏观经济的调控逐渐从直接干预过渡到以货币政策调控为主。信贷是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之一,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山东作为东
自然界中的植物为了适应不同的纬度、海拔以及不同的种植环境,产生各自独特的开花机制进行繁衍生息。在长期的驯化中,熟期适中、稳产性好的水稻品种更容易在生产被保留。决定
量子导引描述的是通过对某个子系统上粒子的测量来影响其余子系统上粒子的状态.它是介于量子纠缠与Bell非局域性之间的一种非对称的量子特性.由于量子导引的这种非对称性,它
本文研究的是在齐次第二边界条件下一类具有强Allee效应的捕食-食饵模型:考虑到在实际生态环境中物种的生存状况和增长趋势与物种所在空间的关系,本文在文献[10]的基础上通过
卫星重力测量对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和全球水文学等众多学科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利用CSR发布的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RL06时变重力场,研究地表质
目的在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DMOG体内动员大鼠MSCs的基础上,研究动员后外周血中MSCs的生物学特性,探讨HIF-1及下游SDF-1/CXCR4和VEGF/VEGFR信号通路在动员中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目的心肌损伤是内毒素血症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50%,病死率高。本实验通过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溶液的方法,制备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损伤模型,观察脱氢紫堇碱(dehydrocory
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出现与普及使得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成为了 一种新型资源.信息安全在社会上的需求与日俱增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保障则成为全球备受关注的焦点.
锯切天然金刚石可以获得表面质量很好的金刚石切割面,因此仍然被广泛应用。但切割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切割工艺的影响,而当今锯切工艺还不够完整,相关的锯切机理以及锯切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