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5年步入文坛以来,郭雪波始终保持着持续的创作热情,创作了《大漠狼孩》、《沙狐》、《大漠魂》、《青旗·嘎达梅林》等作品,获得国内外诸多奖项,较为引人注目。他立足于自己的故乡科尔沁沙地,痛心地描摹着那片土地由草原退化成荒漠的历史与现状,使得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生态关怀色彩。因而,在当代中国生态文学创作大军中,郭雪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而独特的地位。本文从郭雪波的小说创作出发,在总结对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析郭雪波作品中蕴藏的多重生态思想内涵。本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首先,简要论述选题的缘由与意义;其次,对郭雪波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最后,对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两个概念进行界定与阐释。正文分三章加以论述:第一章,郭雪波小说的生态思想。本章从文本出发,分三节,从“天人合一”、生态整体主义、“万物有灵”、众生平等四个方面,探究郭雪波作品中的多重生态意蕴。本章第一节,从《海子爷与老雪狼》、《苍鹰》、《苦沙》等文本出发,挖掘郭雪波作品中表现的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当“天人合一”时,人类便能更好地生存,但是当人类破坏了自然,“天人不合”时,自然便会报复。第二节,以郭雪波对人类吃欲和经济欲望这两个方面的批判入手,突出郭雪波对人与自然对立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批判,从《沙狐》、《天海子》等作品中发掘作者表达的“生态整体主义”理念。第三节,探究郭雪波作品中表现的萨满教的万物有灵思想以及佛教的众生平等思想,以宗教文化因子呼唤人类对自然的敬畏,拯救人类因信仰缺失导致的精神生态危机。第二章,郭雪波生态表达的审美载体。本章第一节,选取郭雪波作品中的“狼”、“沙漠”、“沙漠古城遗址”三个代表性意象,探究郭雪波如何通过生态意象审美化地表达其生态思想。第二节,从萨满文化因素与民间文化因素两方面揭示郭雪波创作风格的魔幻色彩。第三节,主要分析概括郭雪波笔下具有理想性生态人格的人物形象类型,主要分为生长于沙漠的守望者、将宗教文化与生态理想相结合的隐者、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外来者等四种类型。并简要分析了胡喇嘛、二秃子等生态破坏者形象。第三章,郭雪波生态小说的创作动因及价值。本章第一节,从郭雪波的个人成长经历以及现实中生态危机的召唤两个方面论述了郭雪波走上生态文学创作之路的原因。第二节,从改变生活方式与回归自然两个方面探究了郭雪波生态文学创作的价值。结语部分,简析生态问题的重要性,并简要分析了郭雪波创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