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只有高钴含量的高速高合金工具钢经过特殊热处理才可实现硬度达到HRC68-72,低合金工具钢中达到这样高的硬度未见报导。且钢的淬火与回火硬度几乎一致。另外,由于渗碳体或铁的碳化物析出后容易聚集长大而粗化,因此很难得到细小的尺寸(100nm以下)而达到显著的强化效果。因此,有机物切割刀具用低合金工具钢存在硬度偏低、刀刃锋利度不足等缺点,很难满足使用要求。本文依据钢铁材料的微合金化及强韧化原理,通过合金设计与优化,运用低温二次硬化原理成功开发了一种具有超高硬度(HRC68-72)的高碳低合金钢9CrV及新型的低温回火工艺,该钢以其良好的综合性能,满足了有机物切割刀具的高质量的切削性能需求。本文对该钢低温二次硬化机理及渗碳体的超细化析出控制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相分析等手段研究和分析了该钢经不同的低温回火工艺处理后析出相的种类、数量及尺寸和低温二次硬化机理,并定量计算了合金渗碳体M3C相的Orowan机制对钢的强度贡献;利用钢铁材料中的第二相的相关理论计算了合金渗碳体M3C与ε-碳化物自铁素体及马氏体基体析出过程的相变自由能、比界面能、弹性应变能的变化,以及合金渗碳体M3C析出时的临界形核尺寸及临界形核功。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淬火880℃/5min油冷后基体为高碳马氏体组织,组织中有少量的、平均尺寸在1.2μm左右的合金渗碳体钉扎在晶界上,阻止了奥氏体晶粒长大,得到了11.5级细小晶粒,这对提高钢的硬度及韧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再经180℃/10h低温回火处理,硬度达到HRC68-72,在马氏体组织基体上析出主要的强化相为合金渗碳体M3C相(非ε碳化物),并有少量的M(CN)相,尺寸为1-5nm的M3C相占总质量分数的14.2%,5-10nm占5.6%,细小、弥散的合金渗碳体与基体保持着共格或半共格关系,可使钢的强度提高640MPa,这是实现超硬化的重要原因。运用实验结果并依据相关理论计算得到,在200℃时M3C自马氏体中沉淀析出产生平均比界面能σ为0.58685 J/m2,ε碳化物自马氏体中沉淀析出产生平均比界面能厅为0.2J/m2,可见M3C自马氏体基体析出时需要克服的系统能量高于ε碳化物,这一结果证实了ε碳化物优先析出;根据第二相位错形核理论计算得到,M3C在马氏体基体析出时的核胚临界最小核心尺寸为Hed*=0.81nm、Led*=1.2nm、Wed*=1.08nm,最小临界形核功为0.694×10-18J,计算结果为控制析出相种类及尺寸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数据。析出相的溶解与析出伴随着系统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大小往往标志着该析出相沉淀析出的难易程度,本文通过计算得到合金渗碳体与ε碳化物溶入铁素体中标准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公式分别为:△GFe3C→α=77344-45.564T和△Gε→α=25558-1.149T,并计算得到含碳量为0.887%(除去M(CN)相中含碳量)的钢中M3C在铁素体中的析出自由能公式为△GM=-77344.184+46.56T,以及ε碳化物在铁素体中沉淀析出相变的自由能公式为:△GM=-25558+2.1456T,公式适用范围473-1000K,计算结果可对控制析出相的溶解与析出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本文还估算得到在200℃时M3C和ε-碳化物在铁素体中沉淀析出的粗化速率分别为0.08017 nm/s1/3、0.542064nm/s1/3,说明ε-碳化物的粗化速率快于合金渗碳体M3C,因此ε-碳化物沉淀析出后将会迅速长大。而本文所采用特殊的低温回火工艺抑制了ε碳化物的析出或促进ε碳化物转变为合金渗碳体,并在较低温度得到了粗化速率较慢的合金渗碳体,最终得到超细的颗粒尺寸,实现了渗碳体的超细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