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湖南省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清单分析法对湖南省农村地区主要污染物产生量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经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和生态破坏四个方面构建农村环境质量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湖南省农村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农村环境质量定级分区,并分析农村环境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得到以下结论:(1)从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方面对湖南省农村环境现状进行分析,从自然生态环境来看,地处武陵山片区的湘西州、张家界市和怀化市人均耕地资源、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山区,水土流失率高;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长株潭一体化建设,促进长株潭地区经济的发展,长株潭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其它各市(州)。(2)采用清单分析法对湖南省农村主要污染物进行核算,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和农村固体废弃物产生强度在空间上有较强的一致性,农村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的湘中、湘北地区污染物产生强度远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广人稀的湘西地区。(3)从社会经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和生态破坏四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湖南省农村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对湖南省农村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农村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处于Ⅰ级(优)、Ⅱ级(良)的市(州)占全省的71.43%,农村环境质量最好的市(州)为怀化市和郴州市,其次为湘西州和永州市;农村环境最差的区域为湘潭市,其次为娄底市,农村环境质量总体格局由湘中向湘南、湘西、湘北逐渐转好。(4)通过对各子系统进行分析,社会经济子系统大体呈由东向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渐降低的格局;环境污染子系统大体呈由湘中向湘北、湘西和湘南农村环境污染逐渐降低的格局;自然资源子系统大体呈湘西、湘南评价等级高于湘中、湘东的格局;生态破坏子系统大体呈湘西、湘东生态破坏较湘南和湘北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