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采用3.0TMRI对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早期评价 目的:采用3.0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子宫肌瘤高聚焦超声(HIFU)早期疗效评价。 方法:33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单发肌瘤20例,多发肌瘤13,共59枚,患者平均年龄34.3±8.7岁,所有各患者均于HIFU术前及术后一天行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观察并定量测定肌瘤、肌壁HIFU术前、后T2压脂、T2WI、T1WI平扫及增强扫描信号值,并计算肌瘤最大消融区面积,对其疗效进行评估。 结果:1、59枚肌瘤于HIFU术后在T1WI增强扫描序列均出现无强化的消融区,平均消融率达70.9%。MRI增强扫描消融区T1信号值与术前比较明显减低(p<0.01)。术后消融区在T1平扫像上呈不同程度高信号,T2像上消融区范围显示不明确,但T2信号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MRI平扫所见术后T1信号增高区<MRI增强显示消融区(p<0.01),T1平扫显示高信号区与增强扫描显示消融区具有高度相关性(r=0.94)。2、单发肌瘤组肌壁增强扫描术后信号较前减低(p<0.05)。多发肌瘤组邻近肌壁T2压脂术后信号较前减低(p<0.05),单发肌瘤组距肌瘤不同距离(<0.5cm,05-1.0cm,1.0cm)肌壁T2压脂信号各组间及与多发肌瘤组均无统计学差别。 结论:3.0TMRI增强扫描可以直观、准确的显示肌瘤消融区,T1术后高信号区可以显示肌瘤HIUF术后坏死区,可以评价消融范围。 第二部分采用3.0T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早期评价 目的:采用3.0T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子宫肌瘤高聚焦超声(HIFU)早期疗效评价。 方法:33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单发肌瘤20例,多发肌瘤13,共59枚,患者平均年龄34.3±8.7岁,所有各患者均于HIFU术前及术后一天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观察并定量测定肌瘤HIFU术前、后T1增强扫描及DWI(ADC)信号值及术后消融区最大消融面积,对其疗效进行评估。 结果:59枚肌瘤于HIFU术后在T1增强扫描序列均出现无灌注低信号消融区,消融率达70.9%。本组采用b=500 s/mm2、1500 s/mm2两组b值行弥散加权成像,术后肌瘤消融区中央ADC值均增高,但b=500 s/mm2消融前后ADC值差别不明显。不同b值间,术前肌瘤及术后消融区中央部分,大b值较小b值所测ADC值数值低(p<0.01)。术后,35枚肌瘤消融区周围可见环形或弧形条状DWI高信号,ADC呈低信号。术后DWI显示的消融区与增强扫描显示消融区具有高度相关性(r=0.97)。 结论:3.0 TMRI弥散加权成像可以客观显示子宫肌瘤HIFU治疗后消融范围,并从分子水平反映子宫肌瘤及肌壁HIFU术后生理、病理改变。 第三部分3.0T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子宫肌瘤高聚焦超声术后早期对邻近周围组织影响的评价 目的:应用3.0TMRI及弥散加权成像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邻近周围组织的影响的评价。 方法:对43例子宫肌瘤HIFU治疗术前及术后一天行MRI成像检查,平均年龄35.3±7.6岁,单发肌瘤26例,多发肌瘤17例,合并子宫腺肌症者10例。观察子宫周围组织(腹壁,耻骨联合、骶骨、膀胱、直肠)MRI信号的变化并在T1WI、T2WI压脂、增强扫描及DWI(ADC)上测定其信号值。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邻近周围组织的影响。 结果:43子宫肌瘤于HIFU治疗后,行MRI扫描,可见25例腹壁出现T2压脂高信号,17例骶骨出现T1等低T2压脂低信号,13例耻骨联合骨质出现中央T1等高T2压脂高,边缘T1低T2压脂低信号,且异常信号区ADC值升高,3例邻近肌瘤膀胱壁T2压脂信号增高。 结论:3.0MRI及DWI可以显示HIFU治疗子宫肌瘤术后邻近周围组织出现的异常信号,有效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其周围邻近组织的影响,指导临床减少避免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