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随着这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深刻的认识到课程资源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许多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并取得相当大的进展。可是根据笔者对一些资料的调查研究发现,有关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特别是民间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却是很少。内蒙古是以蒙古族为主要少数民族的民族自治地区,这里有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尤以蒙古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最为丰富。蒙古族素有歌舞民族之美誉,其民间音乐的文化积淀异常丰厚。可以说,音乐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其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实际调查发现,在内蒙古地区,这些优秀的、蕴涵着丰厚人文价值、教育价值、情感价值和道德伦理价值的民间音乐文化课程资源并未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资源短缺与资源闲置的矛盾相当突出。基于此,笔者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及文献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实际,展开了对内蒙古地区基于蒙古族民间音乐的幼儿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及资源库构建的探讨和研究工作。本研究的核心,是以建立蒙古族音乐幼儿教育资源库为途径,对蒙古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进行的开发研究。笔者利用近一年的时间,初步建成了包含有五十多首适合于儿童学习的蒙古族民歌,十七首由笔者参与,经由专业人士创作的蒙古族民间音乐风格的儿歌,以及由著名作曲家创作的部分舞蹈音乐及器乐曲,并以文本、CD的形式呈现的蒙古族音乐幼儿教育资源库。本研究的难点,是在对基于蒙古族民间音乐的幼儿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资源库构建的研究过程中,除需考虑课程论、教学论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外,还需要一定的音乐基础理论如旋律的调式、调性特点及其音域的宽窄程度等外学科的知识。这也是很多研究者较少涉猎于此的原因之一。笔者所做的这项研究,正是利用自己曾经学习过音乐理论方面的知识这一优势,在该方面的专家、学者的帮助下得以顺利进行的。本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幼儿发展、培养幼儿民族自尊心等视角阐述了研究目的和意义。同时在对已有研究的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了文献综述、相关概念界定以及研究方法的确立与阐述。第二部分,从民族文化学、民俗学、美学及音乐学的角度对蒙古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的主要内容(民歌、舞蹈、器乐)及特点(民族性、地域性、民俗性、审美性)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蒙古族音乐幼儿教育资源库开发研究与资源库构建的理论基础。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蒙古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与资源库构建的理论基础,指导着蒙古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资源库的构建。第四部分,该部分是本研究的重点及核心。主要从两个方面探讨了蒙古族音乐幼儿教育资源库的构建。第一,分析资源库构建的四个基本原则:共建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信息化原则和发展性原则,以此作为构建蒙古族音乐幼儿教育资源库的指导性原则;第二,详细阐述了资源库的构建流程:蒙古族民间音乐资料的收集→蒙古族民间音乐资料的筛选、改编→蒙古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的入库→蒙古族音乐幼儿教育资源库的管理服务。初步建成的蒙古族音乐幼儿教育资源库,是本研究的主要成果。资源库内容丰富,涵盖了学前儿童歌唱教学资源、韵律活动教学资源、欣赏活动教学资源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幼儿园的音乐课程内容。幼儿教师或其他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及自身所涉及的教学策略,对资源进行整合或重组,将这些教学资源融入到积极的教学当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还有很多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如把资源库建立到局域网上使更多的使用者来共同维护、共同使用等问题。本人将会继续努力,以期能构建出更完善、更适用的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