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政策发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个主要的工业发达国家,其后迅速扩展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公共政策的研究和与之相关的学科随之崛起。对公共政策的研究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兴起和发展,正是因为现代政府所面临的已不再是个别的、单一的、简单的和基本稳定或一再重复出现的社会问题,而是大量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越来越具复杂性、尖锐性、专业性、变化性和发展性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建立公共政策中的公民有序参与机制,是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实现公共政策公平性和完备性的重要保证。由于传统公共决策系统的积弊和决策者的官僚习气,也由于公民受观念和素质的局限,导致我国公共政策系统中公民有序参与的缺失,而公民有序参与的缺失正是我国公共政策出现失误和面临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应该通过科学的民意调查、听证会、旁听会、协商谈判、政府信息公开等制度建设,建立起完善的公民有序参与机制。本文研究从理论分析着手,对公共政策决策中公民参与的一般理论进行了规范性探讨。第一章为“相关概念及理论阐释”。主要对公共政策的含义、特征,公民有序参与的概念,公共政策与公民有序参与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二章为“现阶段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的状况分析”。回顾了我国公共政策的历史;论述了现阶段我国公共政策的状况或特征;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公共政策的问题即(1)制度的不健全,(2)执行的乏力,(3)公民参与的理性化程度较低;随后强化了公共政策执行的途径。第三章,主要分析了“我国公民有序行政参与公共政策的现状”,从总体状况入手,论述了公民行政参与的内容、方式、问题及原因。第四章着力论证了“推进公民有序参与,提升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水平,保证公共政策执行的力度。探讨了公共政策与公民有序参与之间的逻辑互动关系,并提出了公民有序参与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基础,公共政策从制订、实行到最后效果的判断都离不开公民有序参与;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公民有序参与公共政策的状况,阐明了提升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水平,指出了推进公民有序参与公共政策的目标和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