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咳喘散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并通过研究咳喘散穴位敷贴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外周血中炎症因子(包括白介素-4,干扰素-γ,免疫球蛋白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以及肺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简称DC)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
方法:
临床观察:以2009年来我院冬病夏治接受咳喘散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属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轻、中度且中医辨证为寒痰阻肺型的患者,收集观察病例6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敷贴组31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敷贴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咳喘散穴位敷贴。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半年哮喘主要症状积分、肺功能(FEV1%、PEF%-)变化,治疗前与治疗后半年内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半年内发作次数的变化情况。
实验研究: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DX组)、中药敷贴组、中药敷贴+地塞米松组(中药敷贴+DX组)共5组,每组10只,以卵蛋白致敏和激发SD大鼠制作哮喘模型,正常组不造模。各治疗组均从造模第15天(即激发第一天)起给药直至处死。将药物固定于大鼠颈背部相当于人体大椎穴(GV14)处。敷贴组给予咳喘散穴位敷贴;DX组给予地塞米松灌胃;中药敷贴+DX组在中药敷贴的同时给予地塞米松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麻醉处死,腹主动脉采血,离心得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4、IFN-γ、IgE、ECP的含量;取肺组织,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中。DC的含量。
结果:
临床观察:(1)中医证候疗效,敷贴组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2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患者哮喘主要症状积分和半年内发作次数均明显减少,敷贴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和半年内急发次数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两组ACT评分显著提高,且敷贴组优于对照组,敷贴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改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肺功能: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PEF%均有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肺功能改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动物实验部分:与模型组相比,正常组、中药敷贴组、中药敷贴+DX组和DX组IL-4降低,IFN-γ水平升高,IFN-γ/IL-4升高,ECP降低,DC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中药敷贴组相比,中药敷贴+DX组IL-4水平下降、IFN-γ/IL-4、DC升高(P<0.01),IFN-γ、ECP、DC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DX组IFN-γ/IL-4升高(P<0.01),IL-4、IFN-γ、ECP水平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gE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临床观察:通过咳喘散穴位敷贴,能减轻哮喘的临床症状,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哮喘的临床控制水平,其临床疗效显著。
2.实验研究:咳喘散穴位敷贴可抑制气道炎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下调肺组织中树突状细胞表达水平,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哮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