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在不同生育期叶片的营养成分,同时利用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联合分析不同生育时期叶片的蛋白和代谢物表达差异,旨在于利用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从分子水平研究不同生育时期苜蓿的营养物质变化以及导致其变化的内在原因,同时探究不同生育时期苜蓿的合理利用方式,为优质苜蓿的适时收获生产及合理高效利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为今后苜蓿的研究方面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蛋白组实验鉴定出中花期—现蕾期差异蛋白共415个(差异倍数>1.2,P<0.05),其中159个上调,256个下调。在苜蓿叶片从现蕾期到中花期生长过程中,主要是细胞、细胞膜和细胞器部分的具有催化和结合功能的蛋白在行使代谢过程、细胞过程以及刺激反应等主要功能方面发生了变化。(2)代谢组实验共筛选鉴定出显著差异代谢物49个(VIP>1,P<0.05),其中24个代谢物在中花期表达量显著上调,而25个表达量显著下调。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糖类、嘌呤、脂类、嘧啶、黄酮。其中L-谷氨酸,L-谷氨酰胺、L-天冬酰胺,嘌呤,嘧啶等蛋白质合成相关代谢物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而L-苯丙氨酸和糖类,脂类等物质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3)通过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学数据联合分析发现,随着苜蓿生育期的延长,L-谷氨酸、L-谷氨酰胺,L-天冬酰胺,鸟嘌呤,腺嘌呤,尿嘧啶和二氢尿嘧啶含量均降低,同时一部分蛋白质发生水解,导致中花期苜蓿粗CP含量下降;α-葡糖苷酶、α-淀粉酶、UDP-葡萄糖醛酸脱羧酶以及D-甘露糖在中花期表达为上调,均为半纤维的合成提供了原料,导致NDF含量的增加。肉桂醇脱氢酶和L-苯丙氨酸在中花期表达上调,促进了木质素的合成,进而导致NDF和ADF含量的增加。综合以上,共同导致了苜蓿从现蕾期到中花期RFV持续下降。(4)现蕾期至初花期刈割的苜蓿CP含量高,NDF和ADF含量较低,RFV更高,更适于调制干草。初花期至中花期刈割的苜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有利于提升青贮品质,更适于制作青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