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径普修课程是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而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培养未来体育师资力量的摇篮,在其田径课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教育部在2003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对田径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评价内容及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但是田径普修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与此要求产生了偏差,高校田径普修课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设置已经落后于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因此改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在开始之初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梳理时发现:目前国内对田径运动的理论研究多是以实践部分的研究为主,对田径运动深层次的文化属性探究较少,即过度关注了田径“夺标”的工具理性,忽视了“育人”的价值理性。在目前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尤其是在特定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范围下,从田径价值理性入手讨探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的教学改革是一个较新的方向。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长春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力求对长春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状况有一个全面把握,探求出制约长春市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发展的因素,并从田径深层次的价值理性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设想。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侧重运动技能传授,忽视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精神道德、意志品质及社会适应能力等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与培养目标相脱节;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偏竞训化,重视技术原理的教学,对教学理论与方法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以及田径人文教育内容关注较少;田径课程教学评价偏向终结性评价,对过程性和形成性评价关注较少,在评价内容方面比较关注技术层面,对求知热情、学习表现、进步幅度、合作与创新精神等内容的评价关注较少,导致学生对田径课程兴趣低下;教学模式一成不变,教学方法思想固化;师资整体素质尚需提高;田径价值理性与田径普修课融合度不高,文化体系建设滞后。通过对田径价值理性的探讨与长春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在适应《指导纲要》中出现的偏差,对长春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提出改革设想:在紧密结合基础体育课程改革基础上,践行现代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对人才培养的认识,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肯定田径价值理性在田径教育中的作用,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从田径价值理性层面不断挖掘田径人文教育内容,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方法手段的优势,使学生技能熟练、理论扎实、能力全面,同时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以评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