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人际关系研究——以四川省Y镇Q小区为例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auv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体现,是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对于失地农民人际关系进行相关研究,对于维持、建立、发展这部分社会弱势群体的人际关系、对于建设宜居的社区环境,意义非常重要。是以,失地农民人际关系研究极具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和谐与繁荣发展。  本文从失地前后农民人际关系的差异、人际关系改变的原因以及人际关系的调试对策三个方面对X村四组失地农民的人际关系进行了描述。在人际关系的差异上从日常生活的人际关系、职场中的人际关系以及仪式中人际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展开。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因为人口结构规模的扩大以及生活空间布局转变有所限制,代际差异明显;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因为失去土地,失地农民不得不谋求新的生存途径,被迫成为了农民工,业缘基础上的人际交往逐渐发展起来。而且随着相关专业团队的出现,仪式逐渐简化,社区中邻里之间的交往慢慢减少,邻里关系比之于从前逐渐淡化了,整个社区的亲密度依赖性是降低了,但是业缘、趣缘基础上的人际关系却逐渐强化了。  接着从居住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人际关系变化的原因。居住环境上主要是由于生活空间布局的改变,小区公共空间的缺乏;经济方面的原因在于职业分化的产生,交往时间逐渐较少;家庭生活消费方式的转变,压力增大。社会原因在于社区人口异质性的增强,社区共同行动的减少。文化方面由于休闲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失地农民们通过不同的途径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趣缘基础上的人际交往逐渐发展起来。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调试对策,例如加强文化建设、形成失地农民互助;加强就业拓展社会网络,增进人际交往;重视传统仪式对失地农民人际交往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地下“六合彩”赌博活动是中国农村地区存在多年的问题,它对农民家庭和农村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地下“六合彩”在农村地区有着强劲的生命力,在政府长期打击下不但没有被取缔
本文以文化心理学和科学心理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社会人际信任文化传承的表现形态和社会心理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交往风俗对中国人际信任心理和行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现代化和制度急剧转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中产阶层。国内学者分别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视角、社会分层的视角、结构功能的视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农民工大规模的涌入城市,形成了所谓的“民工潮”。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工进入城市成为必然。但是在政策变革不成熟和社
本文主要研究当代青年白领女性的职业压力及其社会支持问题。论文以苏州工业园区的青年白领女性为对象,通过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等方法收集资料,并采用社会统计软件对所获取
目前在住房机会分配的研究中,主要有两种理论思路,一种强调分配权力的延续作用,另一种强调市场机制对再分配机制的替代作用。本研究试图在这两种理论的基础上,以2008年上海市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专家知识与政治决策”之间的关系逐步成为广受关注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研究在探讨专家知识的社会行动属性以及公共决策的技术-政治过程基础上,从专家体制